《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過新年嗎?為什么?
學生交流。
師小結:
過新年時,我們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會,還可以收到親朋好友的祝福和壓歲錢。同學們是幸福的,幸運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麥,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女孩卻在大年夜凍死在了街頭,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并不陌生,這就是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
板書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故事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板書:
火爐 烤鵝 圣誕樹 奶奶
3、預習中,你遇到了哪些疑問呢?請提出來,我們一塊探究吧。
(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4、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交談確定本節課解決問題的方法: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有感情朗讀、在腦海中浮現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等。
三、學習課文
1、學習1~4自然段:
⑴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賣火柴的小女孩走進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可以邊讀邊劃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寒冷”“饑餓”“沒快樂”“沒人愛”,并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⑶ 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啊!誰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僅飽受著寒冷、饑餓的折磨,回到家爸爸還會打她,沒有一個人關心她、愛她,她的生活中沒有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快樂!我想,此時小女孩的悲慘可憐已經撥動了我們每個同學的心弦,誰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愛心的孩子。
⑷ 可是當時的小女孩幾乎凍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終于,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書,比較一下,你有什么發現呢?
(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寒冷、饑餓、沒快樂、沒人愛。)
在現實生活中,可憐的小女孩飽受饑寒,沒有快樂,沒人關愛,于是,幾乎凍僵的她才會在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幻覺。
2、學習5~11自然段:
⑴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我們都來讀一讀,想一想:
此時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