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閱讀指導課教學案例賞析
4、欣賞這部名著,我最大的收獲和體會是:
3、展示教師的讀書筆記卡(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內容),并告訴學生要學習的地方。(標明書籍的頁數,寫上欣賞的理由,留出裝訂的地方。)
(課伊始,教師就營造民主氛圍。學生只有在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才能放松身心,真正地和文本對話。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俯身傾聽,學會欣賞,真正地與學生交流、溝通,并要學會鼓勵和贊賞,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平等、和諧、民主的氣氛,感受到老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才能放下包袱,自主地投入學習。)
(二)、實踐閱讀:
1、師:同學們,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這句話。上周二,我們師生就一起開始閱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英國現實主義小說開山人丹尼爾·笛福(1660-1731)的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魯濱孫自信、自立、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勇于創業的精神;告訴我魯濱遜靠自己的誠實、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我想我應該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介紹: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 寫魯濱孫 遭遇船難而流落荒島的英國流亡貴族魯濱遜,在極度與世隔絕的情況下,運用水手時代訓練而來的地理方位標示,天象人文觀測,日移與潮汐變化登計法,與奧妙的自然搏斗,同時記錄下自己的荒島生涯,并隨時等待時機與別逃離絕境。魯濱遜在自治的日歷星期五這一天,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一個土著小孩,因此為他取名“星期五”作為紀念。星期五是被食人族作為祭祀的祭品帶到荒島上來的,無法再回到他的部族,隨著兩個人的朝夕相處,魯濱遜面對一個與自己不同種族,宗教,及文化的人,慢慢改變了自己,兩人發展成亦父亦友情誼。
從同學們的口中,老師已經知道你們都很喜歡這部小說,有的同學已經快要閱讀完整本書了是不是?那么老師考考你,并請你用簡短的話語談談是什么理由讓你盡情地去閱讀呢?
(學生自主閱讀的前提是對閱讀產生興趣。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催化劑。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對他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地體驗,就會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他的整個身心就會對學習充滿渴望,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地學習。這樣,學習效率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