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當上完課回到辦公室休息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地被同學們那種善良、正直的心靈所感動。同學們為那小女孩擔憂的表情、為小女孩傷心難過的樣子,一直在我腦海中放映著。回顧執教的整個過程,我認為設計的這三個教學環節還是比較好的。值得記一記、寫一寫,以備以后的教學之需。
環節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將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較快的融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當同學們初讀課文后,我播放了小女孩在街頭賣火柴的片段。片中那凄涼、悲慘的叫賣聲,那陣陣北風的怒吼聲,把同學們引入到了一個寒冷的世界、凄涼的世界、無助的世界,當同學們看完之后,心情都非常的沉痛,小女孩那凄涼、悲慘的叫賣聲,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學生,同學們很快便進入了角色。真正創設了一個與之相融的情景。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相同的情緒和體驗。而這一環節則起到了一個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之產生共鳴的作用。效果特別明顯,課前的緊張與興奮蕩然無存,全都陷入了深思之中。
環節二:小組合作學習。
由前面的創設情境,同學們便很快的進入了角色。有很多的感受要表達,為了給每一位同學談感受、交流情感的機會,這一環節設計得十分恰當。交流完感情后合作學習“點燃火柴”的部分。小組內的安排井然有序,討論異常激烈。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小女孩的饑餓;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寒冷;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無助等等。每一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都十分融洽。同學們分工明細,合作意識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真正的作用,使每一位同學都有一定的收獲,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感悟。
環節三:運用了“展開想象的方法”閱讀課文。
所謂展開想象閱讀,就是培養同學們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這是前一單元讀寫例話中的要求,也是本組教學的重點。
怎樣想開去呢?由五次擦燃火柴想開去,各自默讀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邊讀邊想,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人疼愛,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得到圣誕禮物,多么想念她的奶奶啊!這些都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他臨死前產生了這樣的幻覺。那么,賣火柴的小女孩平時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有的同學想到了小女孩有可能因掙不到錢而經常被父親打罵,經常被同齡的小朋友們嘲笑等。從而又體會到了小女孩的可憐和命運的悲慘。使情感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另外,教學本課時我還注重了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例如:默讀、小聲讀、小組合作讀等。讓學生在自讀中自悟,在自讀中思考,在自讀中練習評價。能夠在讀中受到啟發,在讀中受到教育,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將多種形式的朗讀落實在了課文教學之中。
總之,《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手段靈活,又給同學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