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演講詞的一般特點,積累演講知識。
2、理清各段的內容,弄清作者的演講思路。
3、理解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作者簡介】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作品有《論持久戰》、《為人民服務》、《實踐論》等等。毛澤東的詩詞也很有名,如《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長征·七律》等。
【時代背景】
1、張思德生平
張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是個孤兒。苦難的生活,磨礪出他堅韌的性格。1933年10月第一個報名參加儀隴縣的少先隊,后加入紅軍,在戰斗中立過功,因在戰斗中渾身是膽,被戰友們譽為“小老虎”。1935年5月跟隨紅軍長征。1937年因傷病被編到警衛連,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春調往延安,在中央警衛營任通訊班長。1942年10月擔任中央警衛團戰士。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帶領戰士挖窯燒炭,窯洞即將完成塌方,他奮力救出戰士,自己則被砸埋在窯里犧牲,時年29歲。張思德的一生是短暫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
2、寫作背景
這篇演講詞是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的會議上的講演。1944年9月8日,即張思德犧牲后3天,中央直屬機關在延安鳳凰山腳棗園操場上為他舉行了約千人的追悼會,毛澤東親筆題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時以后,毛澤東邁著沉重的步子走上祭臺,作了題目是《為人民服務》的演講。在本文中,毛澤東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以嚴密的邏輯論證來闡明自己的觀點見解和主張。
【文體常識】
演講稿也叫演說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文稿,演講詞的特點是:㈠針對性,聽眾是什么人,聽眾興奮點在哪里;㈡可講性,演講的本質在于“講”,而不在于“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㈢鼓動性,內容要豐富、深刻,見解精辟,語言富有感染力,洋溢激情。
【預習導學】
1、 生字正音。
鴻毛( ) 鼎銘 ( )追悼( )送葬( )
2、 詞語解釋。
鴻毛: 精兵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