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使學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2.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有什么意義?
(清明節,我們要到親人的墓前懷念過世的親人。
清明節,我們經常去烈士碑前緬懷革命先烈。
清明節,我們拜祭先人,獻上鮮花,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懷念。)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緬懷一個偉人,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的第一人李大釗同志。(出示“民族魂”網上人們悼念李大釗的網上留言)
師:許許多多人,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緬懷李大釗同志,這是“民族魂”網上,人們給李大釗同志的留言,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讀。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位梅花品格、君子蘭名字一樣的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
(二)、 初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學生自己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生字。
2、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3、邊讀邊畫,畫出文中描寫李大釗神情、神態的句子。
交流出示:
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 (不慌不忙)
父親保持者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
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
相機標出文章的順序(被捕前 被捕時 審問時 被害后)
自己讀讀這幾個句子,李大釗給你留下來什么印象?
同時,在我的心頭,也起來疑惑,你再讀讀這幾個句子,可以同位討論下,把你的疑問說出來?
交流討論
(三)、再讀課文,深度探究。
過渡:在作者的印象中,父親是個慈祥的人。
出示: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
1、給“慈祥”換個詞語,(和藹),你從哪里看出他的慈祥、和藹? 你來讀讀這一段話。
2、父親既不罵又不打,那么他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你來猜看。 這樣的一個父親,孩子們肯定很幸福。
3、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作者發現父親許多方面的舉動很異常?
(學生肯定先說“含糊” 引導到前面的段落:回來很晚,早上出去很早 ; 整理 燒書籍)
4、從李大釗的這些舉動來看,據你觀察,可能發生來什么情況?
(發現 風聲緊了 抓共產黨)
5、介紹背景,當時中國軍閥割據,北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在帝國主義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產黨人。(插入李大釗的介紹。)
6、可作者當時還小,沒有發覺,作者奇怪父親的做法,問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