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作家寫出了北京的春節熱鬧、喜慶、團圓、祥和的生動場面。以描寫除夕一段最為細膩,體現了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所以本節課重點分析除夕一段,學習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目標:
本節課,學習作家描寫的春節里的每個片斷如除夕,進行閱讀教學和高效作文(學習其寫法,進行仿寫除夕)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以及抓重點句子理解,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及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寫小短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教師這里準備了一首春聯,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課件,學生一起讀春聯: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6課《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首先回憶課文,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是什么?文中寫到了哪些日子的重要活動?(生回答)在這些重要日子的活動當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是除夕,(板書)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作家寫除夕的這一段。
(二)深入詳寫片段,感受除夕的熱鬧,體會作家的表達方法。
1.指名讀課文,做好指導評價。
2.理解課文。
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先講作家采用了總一分的結構,第一句話就總起來說“除夕真熱鬧”,緊接著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描寫出了除夕的熱鬧,讓學生思考作家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除夕的熱鬧?學生讀書回答,教師引導點拔。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聲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停”,老舍以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描寫的細膩。
3.再讀課文
除夕夜的確是色、香、味、聲齊全的熱鬧之夜,讓我們再來體會體會(這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請學生接讀:“家家趕做年菜……..(出示課件)這又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讀“家家燈火通宵…..”,這到底還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讀“在外面做事的人……”我們一起感受到了“熱鬧”。)
4.探討除夕的風俗習慣
師:作家不僅寫出了除夕的熱鬧,而且在這段不長的文字當中,寫出了除夕的許多風俗習慣,請大家找一找。學生讀書,交流匯報。教師總結,作家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匠心獨運。(不僅寫出了除夕的熱鬧,而且寫出了這么多的風俗習慣)
5.讀文體會親情
另外作家在這段文字中,還寫出了濃濃的親情,讀一讀,找有關句子或詞語體會體會。
6.進一步讀課文,體會除夕的熱鬧和濃濃的親情。
7.總結本段寫作方法引入寫作。
作家以總分的結構,匠心獨運的統籌內容,結構文章,并用細膩的筆法寫的生動而精彩,讓我們學習作家這種寫法,也寫一寫家鄉的除夕。
(三)學生寫短文(“除夕”片段)
教師巡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