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說課稿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將帶我們走進民居的世界。
一、【說教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繼《北京的春節(jié)》《藏戲》之后又一篇展示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的說明性散文。本文介紹了客家民居(土樓)和傣族的竹樓。文章分兩部分,有各自的標題,獨立成文,用詞準確,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地向人們描述了獨具特色的民居。二、【說學情】六年級的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文章,因而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上和收集整理信息方面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最終提高其語文能力。三、【說目標】1.學習并積累“奇葩、安然無恙、和睦”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
3.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進一步學習鞏固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教學難點:小組自主合作了解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樓的特點。四、【說策略】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味的說明性散文,在介紹客家人的住宅時,用了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所以在教學時,可以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法,教師點撥引導。設計合理的表格,讓學生在閱讀中完成表格,了解民居的特點。
五、【說設計意圖】 1、從激趣導入著手,出示民居郵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設計教學過程,通過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民居版刻作品展示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于并主動參與學習。2、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有機結合,優(yōu)化教學結構。3、根據小學語文高段備課組(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小課題,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拓展延伸這一塊采用版刻民居作品展示介紹的形式交流。六【說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識民居。1、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縱橫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56個古老的民族,織就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華夏民居風貌。有人夜憩竹樓,有人水上為家,有人把家馱在馬背上,有人享受著窯洞中最古樸的大自然的恩賜……2、出示民居郵票一組,說說你認識其中的哪些民居。3、介紹民居:民居是中國建筑史上對民間居住建筑物的習慣稱呼,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由于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qū)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56個民族風格與傳統(tǒng)各異,使我國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走進課文,去領略各具特色的民居。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抓課題關鍵詞(各具特色)進行解析(二)、出示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a:用默讀的方法,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b:課文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這些特點。(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找出文中能概括客家民居特點和傣家竹樓特點的詞語。 師板書: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綠色的世界2.出示詞語認讀,理解意思。閩西南 粵東北 奇葩 騷擾 夯筑 竹篾 偏僻 貯倉崇山峻嶺 布局均勻 風雨侵蝕 安然無恙和睦相處 勤儉持家秩序井然 遮天蓋地 清風徐來 蜂擁而來家道興旺 整齊劃一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 多起竹樓,傍水而居 樹滿寨,花滿園(四)、了解客家民居特點1.默讀課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