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清條理,分清詳略。2、自由讀課文,形成畫面感,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的氣氛。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難點:1、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2、學習有順序、詳略的表達。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教師談話,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區的人民過春節的習俗是不一樣的。誰來說一說你們家過春節的一些習俗嗎?2、教師針對同學們的回答小結。3、多媒體出示體現老北京春節特色的幾張照片。學生觀察并說自己的感受。4、板書課題。二、 初讀課文,初步感受老北京的“年味”。1、請同學們結合書上插圖,自讀課文。要求:(1)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同桌互相檢查。 (2)對照讀,找出文中相應的段落。 (3)想一想,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4)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同學、老師幫忙解決)2、檢查生字新詞。(多媒體出示)3、文中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順序)三、再讀課文,理清條理。1、指明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用“——”畫出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2、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臘月初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3、教師小結。春節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地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按年前、過年、年后的順序把課文分為三部分。4、學生反饋:年前(1—6自然段) 過年(7—12自然段)年后(13自然段)5、教師小結。四、 合作探究,感受“年味”。1、小組合作學習,自讀課文,完成表格。
時間 習俗或活動 感受(用一個詞概括) 臘月初八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月二十三 過小年、放鞭炮、吃糖 除夕 穿新衣、貼對聯、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貼年畫 正月初一 店鋪關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廟會 正月十五 看花燈、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節結束
2、集體反饋,完成表格。3、在這些習俗中,哪些寫得詳細?五、 課堂小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已經從老舍筆下感受到了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還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熱鬧、繁忙與喜悅。六、 作業。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2、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板書: 臘月初八 } 年前 繁忙臘月二十三 除夕 過年 熱鬧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