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
中國民居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閱讀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略讀課上,要注重略讀方法的運用,如掃讀、跳讀等,訓練學生快速默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速度,當然也不排斥精讀方法的融合運用。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自讀與交流,當然,也應很好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如教學本課時,首先我讓孩子們速讀寫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這部分的中心段。孩子們很迅速的找出了“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個句子,孩子們都知道了把客家民居比作奇葩,再出示表格,讓學生填表格,通過這個過程的學習,孩子們知道了客家民居的特點以及這文段中所采用了打比方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可以教給學生掃讀和跳讀的方法,并告訴學生基本的速讀技巧,這樣如果經常訓練,一定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關于導學稿教學的研究課,通過本課的教學,旨在找出一種適應六年級學生課內自學簡易說明文導學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學習實現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讀記重點字詞短句,了解客家民居的鮮明特色,學會融會貫通的掌握說明文基本常識;過程與方法:①學會自學(按照閱讀提示自學,默讀、批注、練習、填表,把難題作標記),提高閱讀同類文體的能力。②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說明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從導學稿的各個環節進行一一的反思總結。
由于本節課是一節說明文課內自讀課專題《各具特色的民居》的第一個部分――客家民居。此專題的內容面廣題量大,如何在一節課時間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獲,為此我參考了教學參考書及大量的網絡資源,并對相關習題進行摘錄,歸類,并一一進行解答,從中我發現,客家民居作為一種中華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學習很全面,為此我設計的重點放到了客家民居的特點及生動的語言特色上。由此思路,我編寫出了導學稿的初稿,并在同頭班級試教,發現這種教學思路是可行的,教學內容專一而深入,學生從中可以學到知識,也可找到解決學習其他建筑說明文的方法。其后,我又將導學稿進行精心策劃和安排,確定本課導學稿的重點難點:1.了解客家民居的鮮明特色;2.本文的說明方法及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后確定從 (一)檢查自學,落實基礎;(二)品味文本,抓住特點;(三)交流互動,領悟寫法;(四)朗讀積累,表達反思;(五)開拓視野,課外延伸;(六)隨堂檢測六個方面進行編寫。精選各種類型題目,進行了了先易后難的安排。并且涉及到的各個三維點的考查到位。由于第一方面的內容是知識性的,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大多數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所以我將這一部分內容定位在導學稿的課前導學部分。二到三部分是說明文專題知識:說明特點與說明方法,這是學生的學習難點,所以我安排在課堂學習部分,我旨在通過課堂的導學,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動掌握這一部分的知識,但我還想從課堂教學中生成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后的研究。例如:1.家鄉的民居有哪些特點,簡單的介紹,也可以畫下來。2. 本文從自學到課堂,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從課堂生成來看,第二個問題更受學生歡迎。奇葩?點綴?八卦?糯米飯作粘合劑?從繁榮遷到偏僻?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對聯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