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二單元的專題是“民風民俗”。作家老舍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課文樸實的語言中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學理念:以學生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利用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起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思路: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優勢自學生字詞語,就掌握的信息質疑問難,繼而主動探究,悟讀課文。在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理解課文,發展思維,提高語言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利用網絡課件自學本課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上網閱讀、歸納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過程與方法: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倡自主學習,能就掌握的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品讀北京的年味,充分感受北京的年俗,體會作者詳略得當的描寫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
2、激發學生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設計并制作相關知識的教學網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文中生字詞語,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重點研讀三個高潮部分。
教學步驟:
一、童謠激趣,共話春節。
1、欣賞童謠,激趣導入。
2、回憶春節,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富有夸張意味的動漫童謠,勾起學生對自己春節生活的回憶。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解疑問難。
1、字詞認讀。
2、整體感知。
3、結合預習,質疑問難,自讀解疑。
設計意圖:檢查預習的設計一方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質疑問難,自讀解疑是讓學生結合課前的預習提出自己尚未讀懂的地方,既是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體現,也便于教師以學定教,調整教學設計。
三、品讀年味,感受民俗。
1、欣賞年俗,感受年味。
2、概括習俗,了解年俗。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學生自主地欣賞感受北京的年俗,在引導學生了解北京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后,讓學生概括自己最喜歡的一天的風俗習慣并通過網絡展示,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體現了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特點。
四、細讀感悟,體味高潮。
1、了解北京春節的高潮日是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
2、品讀高潮。
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勾畫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整體感受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后,深入地體味北京春節的特點,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有感情的朗讀便會水到渠成,體現了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讓學生選擇最難忘的一個高潮日來交流,這也是本課教學中選擇性學習方式的又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