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學案例
師:讓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這一段。
2、(學習第四段)
師:在生活瑣事中,日子逃去如飛,作者又在做些什么呢,想些什么呢?默讀這一段。
生:作者在徘徊。……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段話,體會體會,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自由讀,指名讀。
師:作者作為上個世紀20年代的青年面對逃去如飛的日子,只有無奈、惋惜和徘徊,那么作為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一代少年兒童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依然逃去如飛的日子呢?
生:我要珍惜時間。
師:你想怎么做?……
師:希望同學們向自己所說的這樣去做,讓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留下痕跡。齊讀最后一段。生讀。
師:從這段話中你有什么發現?生匯報
總結。
教學反思
一、提升學生內心的個性體驗
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里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有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后的閱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說,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后,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升華。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所說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在閱讀中體會,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的閱讀教學方面要求,這節課上有體現。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學習范文的語言,光“入乎其內”還不夠,還要“化乎其中”,也就是要“化為自己的私有物”。要“化乎其中”,則須指導學生反復地揣摩、領悟、消化已讀過的文章。僅這樣還不夠,還要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即要熟練地運用已經學過的字詞句篇知識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務。而要學會“遷移”,訓練則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語文方面的許多技能都要經過不斷練習,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寫寫練練”,是“遷移”的好方法。在本節課中我通過仿寫,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通過寫的方式再現他們思維的結果,實現從讀到悟,從悟到寫的飛躍。在寫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時光的匆匆;在寫的過程中,練習使用“排比”這一語言表達方式,效果很好。
《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學習運用所學知識。我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朗讀部分精美句、段。這些練習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積累、感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育就是鼓勵,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叫人成功!要經常采用富有個性的鼓勵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要詼諧幽默、充滿情感、發自內心。要用親切的笑容,和藹的目光,溫暖的撫摸,熱情的期待,形成有聲和無聲鼓勵語言。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身心愉悅、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積極參與。使語文課堂充滿勃勃生氣!
總之,走進新課程,樹立新理念,深入課改實踐是我們的任務。我們應從每一次教學設計,每一節課堂教學做起,真正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