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說課稿
一、說地位《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十一冊里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本課訓練重點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技能目標)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能文意。(能力目標)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感情目標)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后習題。
3、搜集關于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根據以上教思想,再加上本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所以在本文學習中,我主要采用了方法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借助課后注釋理解,教師適當點撥、講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重視熟讀能誦,讀出古文的韻味,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求知,快樂地學習。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采用談話引入的方式
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談自己所了解關于孔子的知識。
當學生談到一定的程度,教師適當地點撥:孔子他也說過許多精辟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讓學生對孔子肅然起敬,在這時,教師再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讓孩子想讀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解題
由于初學文言文,孩子對題目還不一定理解,所心在此時安排了一個解題環節,師提問:題目是什么意思呢?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統一為兩小兒討論關于太陽的問題。在這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讓孩子深入思考,讀了題目你又想了解些什么?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歸納為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讓孩子帶著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去讀書。
三、根據質疑問題解文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將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通過朗讀。然后匯報學習成果。再通過朗讀明確兩個孩子討論的是關于太陽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