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參與互動式教學的流程,體驗有效的學習。
2、學習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用心去讀,用心去感悟理解課文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初步感悟文言文的朗讀技巧。
情感、價值觀
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師:有誰還記得我們本學期學過的有關節約和環保方面的名言警句。
生: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生: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師:這兩句話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生:這兩句話是用文言文寫的。
師:你還能背出哪些文言警句。
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生:言必行,行必果。
生:溫故而知心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師:看來,同學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文言警句。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學好文言文,對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大有好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弈》這篇文言文。
請大家齊讀課題后質疑:
師: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本文的作者。
生:本文的作者是孟子。他是戰國時期鄒國人。
生:孟子,名軻,字子輿,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資料的。打出課件:(課文插圖)以圖激趣并初步釋疑師:語言過渡。同學們,你們看,插圖內容我們一看就讀出了意思,同時也把我們剛才所質疑的問題有了大概了解,圖上內容我們 用現代語言去表述感覺多么輕松,那這些內容用文言寫成將會是怎樣的呢?你們課前帶著問題去讀了嗎?請大家談談你們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感受。師:摸清學生學情后老師順勢而倒就以學定教,去適應學生心理。 課件打出:第一次合作學習要求:第一,請結合注釋把課文的大概意思讀明白;第二、在了解了課文大意的基礎上
再試著把課文讀上兩遍,這時如果不懂的問題就提出來與組內同學討論,討論后仍然不懂的,由組長在匯報時集中提出,由大家共同討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