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以及內容,并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愛。
2、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在讀寫結合訓練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意境的統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走進文本
師:剛才我們欣賞欣賞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滿了我們東方的神韻。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支充滿異國韻味的曲子——《月光曲》。
師: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讀得響亮。
師:看到這個“曲”字,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師:他是我們的課文題目,也是一首夜曲,你再把他當作樂曲讀一讀師:你猜一猜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你最想干什么?
師:同學們,語文課可不是音樂課,音樂的旋律要到文字中去聽,輕 快速瀏覽,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瀏覽,第九節。
師:那是大海和月光的變化,沒寫直接《月光曲》呀?
生:我覺得他是通過寫兄妹倆的想象,來寫出貝多芬彈的這首曲子非 常好。
師: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這是兄妹倆的想象?-----“好像”
師:真好!這種用心讀文,抓住詞語……的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
生:皮鞋匠和盲姑娘是一邊聽著樂曲,一邊聯想到了這個景色,所以我認為他在從側面來寫這個《月光曲》。
師:你說得真有道理,大概就是情由心造、境緣曲生呢?
(課件出示:境緣曲生)大家來細細品品這個詞語?
師:誰來讀一讀描寫哥哥產生聯想的句子?(課件出示)
師:哥哥的頭腦中一共聯想到了幾個畫面:(月亮初升 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師: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
師:既然提到了境緣曲生這個詞語,那你們來讀一讀,看看你聽出了月光曲是怎樣的旋律?
師:孩子,你的這些感受是真實的,但很難說是深刻的,這一段,張老師就教大家如何把課文讀得深刻,好嗎?
師:我來猜想,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舒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誰接著往下說?
生:接著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輕快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最后。(課件樂曲的旋律是------的,所以兄妹倆產生的聯想是-----)
生: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蕩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涌。(板書)
師:這是咱們猜想的。師:讀出來。
生:“他好象面對……”
師:你聽出了怎樣的變化?
生:越來越高
師:再后來你聽出了怎樣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師:板書: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你來讀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讀,讀出這種高昂的旋律。這是我們從文字中聽出的旋律的變化。再來讀讀這段文字。
生:個別讀
(這位同學為什么能讀得這樣好呢?是因為她進入了故事中去,如臨其境,舒緩處就來它個舒緩,激昂處就還它個激昂)
師:請同學們深情地朗讀描寫月光曲意境的段落,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在座的老師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