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要來了解一個動人的傳說,題目叫做《月光曲》.板書課題.
以"曲"為軸,理文脈
1,師: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月光曲》講了一個怎樣的傳說.
2,指名復述.
要求學生復述的過程清晰而且全面.(請學生自己評議糾正)
3,圍繞"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這句話引出《月光曲》是貝多芬即興譜成的.
解讀"聯想",達曲境
1,師:同學們,既然課文是講《月光曲》譜成的經過,那么就讓我們再次默讀課文來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對這首《月光曲》的介紹,描寫.找到以后,請同學們把這段文字認認真真地讀一讀,欣賞欣賞這優美絕倫的樂曲.
2,指名讀,出示段落: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3,請生一起讀,初步感受這美景.
4,師范讀,讓學生閉上眼想象,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形成板書:
月光照耀 巨浪奔涌
月亮升高 穿過微云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此過程比較靈活預設如下:
生:我看到了一幅非常寧靜的畫面.
師:在這寧靜的畫面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月亮.
師:怎樣的月亮
生: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的月亮.
師:是呀!海水是如此的平靜,天空也是如此的平靜,月亮就從那水天之間悄然升起.板書:月亮升起
師:在這寧靜的畫面中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微波粼粼的海面.
師:怎樣的海面 能說得具體點嗎
生:平靜的海面,泛著魚鱗般的波紋,在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師:是呀!多么優美的景色,多么寧靜的畫面.板書:微波粼粼
師:你能把這"寧靜"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再指名幾個同學讀,齊讀.
生:我看到了月亮升高了,在天空中的輕紗般的微云中穿行.
師板書:月亮升高 穿過微云
師:多美的景色!你能讀好它嗎
指名讀.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體會到了你的欣喜,誰再來
指名讀.齊讀.
生:我看到了巨浪在翻滾.
師:啊!巨浪翻滾!它們翻滾著,一個連一個——引讀:朝著岸邊涌過來……板書:巨浪奔涌
請生讀此句
師:它們就這樣一個連一個,一層連一層地朝著——引讀:岸邊涌過來……有時巨浪與巨浪相遇便,激起了——生:無數的浪花.有時巨浪與礁石撞擊在一起,便又激起了——生:無數的浪花.此時在月光的照耀下,浪花顯得如此——引說:雪亮.板書:月光照耀
請生讀此句.
師: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僅看到了這壯美的景象,還聽到了崩雷的巨響,再讀——
齊讀整個語段,讀出感情來.
"曲調"為索,悟曲情
1,師:同學們,我們讀了這么久,可是我卻還是沒有聽到有什么樂聲啊,這曲在哪兒呢 我們都知道,曲應該有曲調,可這里有曲調嗎
預設:有.在兄妹倆聯想到"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的部分,這樂曲的曲調應該是比較輕柔的,而且也是比較緩慢的.而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的部分,應該是比較輕快的,因為他們感覺到了快樂.在他們聯想到"月光照耀巨浪奔涌"的部分,則應該是比較熱烈,激昂的,因為只有這激昂的音樂,才能讓他們有這樣的聯想.(基本達到要求即可)
教師或學生按以上解說在黑板上畫出曲調線:
2,師:作曲需要靈感,靈感又來自于情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貝多芬創作了這首舉世聞名的《月光曲》呢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標上批注.可以用線條劃一劃,可以用字詞來概括,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文中標上記號.
3,請生回答.此過程隨機性比較強,預設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