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教學準備: 《月光曲》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所寫的事實和聯想。
三、教學過程
出示課件
(一)學習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思考:
從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①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將介紹有關《月光曲》的傳說。
④這是一種倒敘的開頭寫法。
2.練習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結尾)。
1.這一段,可以用學生提問的方法來學習。
學生可能提出下面的問題,我們以學生的問題貫穿整個段落的學習中。
(1)貝多芬為什么會給一位盲姑娘彈曲子?(我們引導學生看書,從書中找答案。)
請同學默讀2、3自然段,從中找到答案。
(學生默讀后,要找同學分別讀這兩段。怎么理解的,就怎樣讀出來;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①貝多芬雖然是個音樂家,但是他并沒有脫離群眾。他能在演出的間歇到小鎮上走一走,正是有這樣的行動,才能與兄妹倆相識。
②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使得他一定要走進茅屋,為兄妹倆彈琴。
a.理解:“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貝多芬的曲子肯定難彈,這位姑娘也彈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盲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聽一聽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興、很滿足的事情;同時,也說明她很喜歡音樂。
b.理解:在姑娘說話以后,哥哥的態度怎樣?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條件的影響,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內心很矛盾。
c.姑娘的話,是什么意思:
(可出示投影片,請學生選擇。)
“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說著玩的。( )
b.哥哥,你不要傷心,這音樂會對我來說可聽,可不聽,你別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讓哥哥著急,其實,她很想聽音樂會。( )
正是由于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為了了卻姑娘的心愿,為了這位懂事的姑娘,他決定進去為姑娘彈曲子。
(2)為什么貝多芬彈了一曲還要再彈一曲給姑娘聽?
請學生讀姑娘的話,體會。
“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