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萊茵河、霎時間、波光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
3、了解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讓學生在豐富的、優美的文字中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2、難點是領悟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說,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
二、預習探究
1.讀課文,熟悉生字生詞。
2、說一說《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3.《月光曲》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4、.檢查自學情況。
師:(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提問:《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3)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圍繞著《月光曲》,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三、合作交流
一、分組討論交流,把本文分3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交代了貝多芬曾經譜寫過《月光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月光曲》的創作過程。
二、檢查分組合作交流情況學習第一部分。
指名讀第1自然段。提問: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讀第2自然段,弄清楚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1)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了什么?
(2)為什么引起貝多芬的注意?
(3)想象茅屋里的情景。
(4)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貝多芬怎么想?
檢查第三部分交流情況
1、讀段落,思考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興奮,他心里怎么想?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貝多芬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創造出《月光曲》的?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有怎樣的聯想?讀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品讀感悟
再讀想象,體會聯想。
1、想象小屋子里有什么情景?人物的形象是什么樣的?
2、交流。
3、指導讀第9自然段。
(1)哪些是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是兄妹倆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2)體會情景。
(3)把這些聯想去掉,文章會變得怎么樣?
六、朗讀全文,體會文章的首尾照應
1、讀最后一自然段,兄妹倆的神情怎樣?這是貝多芬心情怎樣?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2、與文章開頭怎樣照應?
3、品讀重點句段,感受文章中的美有哪些?
(人格美、藝術美、文字美)
拓展延伸
1、摘錄喜歡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
2、寫一段自己欣賞《月光曲》的感受
3、閱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26、月光曲
聽:彈琴談話
貝多芬彈:一曲又一曲(實寫)
記:《月光曲》
皮鞋匠、盲姑娘陶醉(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