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本單元的主題是感受“藝術的魅力”。《伯牙絕弦》的故事以及《高山流水》的樂曲,都可以稱之為東方文化的瑰寶。所以我力求營造一種古色古香的美感。無論課件還是我的語言,都盡量詩化。環節設計上,我由淺入深,以音樂導入,引導學生在方法指導下自學,理解大意,在此基礎上朗讀感悟并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繼而結合資料,借助音樂渲染氣氛,進行練筆,使學生深悟絕弦之意,達到情感的共鳴與升華。教學方法上我遵循深入淺出的原則,做好引導與點撥,注重讀與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中悟出文章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 學 過 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樂曲導入 1、聆聽《高山流水》片段。 2、關于這首曲子有一個千古流傳的動人故事,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伯牙絕弦》。 聽樂曲進入情境。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學生在音樂伴隨下能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同時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讀文 1、結合以前學習談談學古文的方法。 (借助注釋、插圖;聯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結合課外資料;反復誦讀等。) 2、自由讀,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盡量做到字正腔圓。 3、指名讀,正音。 4、古人學文章講究句讀也就是停頓,正確的節奏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文意。指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 4、帶著方法自學討論,用自己的話說出文章大意。 談方法后自由讀,讀準字音,感受節奏,自學交流,弄懂文章大意。 設計意圖:告訴不如教給學生方法,相信學生,放手地讓學生在方法指導下自學,既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又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好辦法。 三、感悟絕弦 (一)何為知音。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于”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贊嘆? 3、師配樂范讀2、3句,學生透過文字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誰,在那里,怎樣彈,怎樣聽。 4、賽讀,讀出韻味。 5、出示資料:《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體會伯牙的琴技高超。 6、既然伯牙琴技如此高超,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7、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8、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 理解重點詞句,透過文字展開想象,讀出感情,由此及彼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理解“知音”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