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案
3、感悟“破琴絕弦”內容
過渡:(激情敘述)伯牙和子期彈琴暢吟,相知相惜,結為兄度。他們相約,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邊相聚,再彈琴暢吟。當第二年八月十五時,伯牙帶著他心愛的瑤琴,乘著一葉扁舟,乘興而來的時候,(聲音低沉)卻不見子期的影子,四處打聽,才知道,子期卻因故不幸去世。此時,伯牙是什么心情?(悲痛萬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鐘子期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這些,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再指名讀句子)
面對著子期的一座孤墳,伯牙做出了怎樣的舉動?(破琴絕弦)生再讀這句話。
伯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4.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破琴絕弦”,難道碎的只是琴,斷的只是弦嗎?(預設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斷了他的心弦。 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峨峨兮若泰山。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燈片)拓展課文,師:當伯牙志在——。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5、撥動學生的心弦,引導練筆。
如果你是伯牙,面對著鐘子期的孤墳,你想對鐘子期說些什么呢?請你寫下來——
學生寫完后匯報。再讀課文句子。
6、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積累背誦,深悟知音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道是“無琴”卻“有情”(板書)
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流傳于高山流水之間!
《高山流水》的原曲據說已經失傳,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2、作業:課外收集積累。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 鐘子期
知 音
無琴 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