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實錄
課前交流
師:穿了新校服了,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很精神
生:很愉快
師:校服的胸前有個圖案,那是什么?
生:學校的標志,校標。
師:上面的圖案代表什么?
生(搖頭)
師:上面是兩顆心的圖形,代表我們老師的追求——追求和你們“心心相印”。我看我們今天的課堂上能不能心心相印?
教學過程:
師:今天,何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一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生讀
師:聲音響亮、清楚
師:《月光曲》是這篇課文的名字,也是貝多芬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的名字。把它當作樂曲的名字,再來讀讀。
生讀
師:讀得有旋律了,讀得美了。音樂是美的東西。
師:讀這個名字,你猜猜《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
生:優美的曲子
生:我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首恬靜的曲子。
生:應該是舒緩的曲子。
師:讀了《月光曲》這篇文章,又猜了曲子,現在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生(異口同聲):聽《月光曲》
師:如果是音樂課,我一定先讓你們聽一聽,可我們是語文課,語文課聽音樂首先要從課文中聽,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這叫語文能力。打開書,瀏覽課文,從哪兒能聽出《月光曲》的旋律?
生:我從第九小節聽出來的?
師:讀第九小節,你從中聽出了怎樣的旋律?自由讀
生讀
師:你從中聽到了《月光曲》剛開始是怎樣的旋律?
生:平和的
生:優美的
生:舒緩的
師:你從哪兒聽出來的?讀出它的優美、舒緩。
生讀“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
師:“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烏云。”你聽出了《月光曲》有什么變化?
生:旋律越來越高,有了變化
師:再后來你聽到了怎樣的旋律?
生:激越的
生:高昂的《月光曲》
生:激動人心的
師:你從哪兒聽到的?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可惜讀錯了一個字,聽出來了么?讀書應該字字入目。
生:“一個連一個”讀成了“一個連著一個”
師:再讀
生齊讀
師:從第九小節聽出了《月光曲》先是舒緩、恬靜的,后來逐漸升高有了起伏,再后來變得高昂激越起來。我們把第九小節完整地讀一讀。誰來讀一讀,讓我們聽出旋律的變化。
生讀(很有感情)
師:聽出了旋律,聽出了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聽一聽真正的《月光曲》。“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
播放《月光曲》,介紹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
師:我看到了有的同學笑了,為什么笑了?
生:聽到的跟我們猜的是一樣的。
師:說明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從文字當中就能聽出音樂來!
師:音樂的旋律是表達創作者的情感的,那么《月光曲》中包含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過程中去。
讀第二小節,你聽出了貝多芬怎樣的心情?
生讀。
師:你們劃一劃,你們聽出了貝多芬怎樣的心情?體會到了嗎?
生:我覺得心情很放松
生:我認為他的心情很平靜。
師:除了輕松,除了平靜還有什么?
生:我覺得他很欣慰,因為有人正在彈他的曲子。
師:你叫什么?
生:我叫朱心成
師:朱心成你真了不起。
生:我還聽出了他的高興。
生:我聽出了他的愉悅。
師:他當然要感到了欣慰和愉快。因為在這僻靜的小鎮上還有人彈他的曲子。帶著愉快、欣慰,他走近了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有句俗語叫“彈琴知音,談話知心”,讀第三小節,你能知道他們的心嗎?你們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