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 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通過多遍吟誦,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學懂課文,初步了解文言文一詞多義、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通過聯想、補充資料等方法,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
【教學重點】運用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讀通讀懂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現象,并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俞伯牙得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
2.教學過程
單元導讀:學習單元導語,明確單元目標。
1.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六上第八單元,打開課本,請拿起筆,再次快速瀏覽單元導語,想想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什么,學習目標是什么?
出示單元導語:
藝術離我們并不遙遠,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畫,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藝品。有藝術的地方就有美。本組就是將帶你走進藝術的百花園,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主題)
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還要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如果有條件,可以通過閱讀和其他渠道更多地了解藝術。(目標)
2.我們身邊有哪些藝術(音樂、舞蹈、剪紙、編織、書畫、吹拉彈唱、繪畫、泥塑、雕刻、建筑、文學等)藝術就在我們身邊。正如羅丹說的:“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3.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要達到哪些目標?(這第一段告訴我們學習主題,第二段告訴我們學習目標,你學完這個單元,你又可以回頭看看這個目標,你是否達成這個目標了。)
4.看看這個單元給我們帶來哪些藝術欣賞呢?讓我們一起看看,請翻到目錄。出示:
25伯牙絕弦
26月光曲(貝多芬)
27﹡蒙娜麗莎之約(繪畫)
28﹡我的舞臺(戲劇)
說說每篇課文分別介紹了哪種藝術?瀏覽能力很強。
這節課我們首先走進《伯牙絕弦》,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出示課文)
一、讀通課文,讀懂文言文之意。
(一)解題導入。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齊讀課題。
2.解題。“絕”是什么意思?(斷絕)你怎么知道?(評:借助注釋,是我們學習古文重要的方法。)
整個課題是什么意思?伯牙把琴弦弄斷。
(二)反饋預習情況,讀通課文。(難點:兮、若泰山、謂世、破琴絕弦)
課前我們已經都去讀過了。知道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本來沒有標點,現在加上標點,還是有些地方斷句很難。你在預習時碰到哪些比較難讀的句子,或者要提醒大家的。
聚焦難讀的句子:
1)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誰來幫他?仔細聽他的斷句。有沒有跟他斷的不一樣的?你為什么這樣讀?(有些語言我們是不理解才覺得難讀,“謂”是什么意思?認為。)沒有注釋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工具書,字典中謂的意思有兩種:第一種是認為,以為;第二種是叫做、稱作。你認為選哪種?
這一個謂字就是一個詞,世是世界,謂后面要停頓。拿起筆劃上一個斜線表示停頓。
你來試試。你再讀一遍,其它同學拿起筆用斜檔劃出停頓。(評:一點就會,聰慧。真有古文的味道。)還有哪個句子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