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節奏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味道。
2.能根據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準備:收集交友的名句。ppt課件。
一、以詩導入
1、同學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歌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些詩句你會讀嗎?請大家試著讀一讀吧!(ppt1)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讀著這些詩句,你發現了什么?(有關知音的)
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有關知音的經典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板書課題:伯牙絕弦)
3、讀準課題。伯牙絕弦(jué xián)
這是一篇古文。你們讀過古文嗎?第二次學古文,先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ppt2課文內容)
說說讀文后的感受。
2、跟師讀文,把握節奏。(隨機糾正)
3、再自由練讀課文,要求難讀的句子多讀讀。
4、指名讀課文。(注意評價語言)
5、再練讀課文,要求流利、讀出古文的味道。
6、齊讀課文。
三、初步感知
文章中講了兩個人,他們是:生——。(板書:伯牙 鐘子期)
讀了課文你們是否發現有一個字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了好幾次?
(板書:善)
這個“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樣呢?
打開作業本完成第一題,給“善”字選合適的意思。
“善哉”用現代的話還可以怎么說?(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師:一個“善”字竟然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可見我們的語言文字是需要仔細品味的。
什么叫善鼓琴?什么叫善聽?(板書:鼓 聽)
齊讀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四、品味知音之情
師:同學們,課文的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那么你從哪些句子體會鐘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呢?請找一找,劃下來。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細細讀第二句,思考從哪里具體寫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泰山呢?(巍峨高大)
從哪看出?(峨峨)
讀句子,讀出泰山的巍峨。(指名讀)
師:你對“泰山”讀得特別有味道,對“泰山”有什么想說的嗎?(登泰山而曉天下)
子期只用“峨峨”兩字就表現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個“峨”是高大,他卻用了兩個“峨”。
同學們“善哉”用現在的話就是——生:“好啊!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誰也像子期那樣贊美伯牙的琴聲?指名讀。(讀出贊美的味道。)
2.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細細讀第三句,用朗讀讀出感受。(指名讀)
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江河?(洶涌澎湃 無邊無際 水勢浩浩蕩蕩)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像子期那樣贊美伯牙吧!
師:同學們,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表現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還會表現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