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頭戰象(第一課時)教案
一、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3、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二、教具準備:一支粉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如: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請部分同學上臺板書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語句通順,根據同學的問題,邊讀邊想,想一想你都讀懂了什么?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從哪里知道了這是最后一頭戰象?第三自然段)
3.課文主要寫了戰象生命最后的一段時光,是哪部份?(第5自然段到最后)
小結:同學們,這頭最后的戰象,有過輝煌的戰斗的經歷,有過生死的考驗,又有失去戰友的哀傷。它的最后時光,是怎么走過的?
4、快速默讀第5自然段到最后,想想,它分別做了哪幾件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重披戰甲──告別村民──重回戰場──自掘墳墓。(板書)
三、研讀第一部分語句,細感悟
1.自己閱讀感悟: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小組再合作研讀:學生之間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交流自己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
3.交流句子:
(1)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教師:戰斗不再,可是它的雄心還在啊!指導朗讀。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2)“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