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⑴ 識記:
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等詞語。
⑵ 理解:
① 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② 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德育目標:認真體會魯迅先生真誠地關心和幫助進步青年的情懷,從中受到鼓舞,并提高對魯迅先生的認識,加深對他的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難點】
1、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活動探究法。
【教學流程與教學互動】
一、導入
1、談話:
同學們,我們了解一個人可以直接接觸他觀察他,但對于像魯迅這樣已經逝去的偉人我們從何了解呢?對!通過他的朋友、親人、同事對他的評價中去了解。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學習和平時閱讀的文章中,在魯迅先生侄女周曄眼中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在著名作家蕭紅眼中是怎樣一個人?在偉大的劇作家巴金眼中魯迅又是怎樣一個人?
這些都是熟悉了解魯迅先生的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那對于一個和魯迅僅有一面之緣的公交車售票員阿累眼中,魯迅先生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阿累眼中的魯迅。
板書課題:一面
二、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默讀思考:討論本文主要講了什么?勾畫出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按時間順序復述課文內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師生交流《一面》所處的時代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舉國上下,人們用各種方法表達沉痛的悼念。作者與魯迅僅見過“一面”,但對魯迅外貌、言行觀察細致,記憶猶新,于是能因小見大,表現出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為青年一代,期望踏著魯迅的足印繼續前進的思想感情也滲透其中了。
文章回憶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寫成于魯迅逝世的當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魯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3、在售票員阿累眼中,與魯迅的一面之交,給魯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瘦。)
4、勾畫出描寫魯迅瘦的句子,寫下你的感受。
5、仔細品讀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魯迅的“瘦”:“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臉──瘦!”、“他的手多瘦啊!”。
追問:
為什么他如此的面黃肌瘦?
(為了勞動人民的疾苦。)
6、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你從作者刻意的“瘦”描寫中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魯迅剛毅堅強的性格的體現。)
7、當我見到同桌互讀描寫外貌的句子。
三、仔細品讀魯迅對青年的關懷
1、透過作者的文字,在這短短的一面中,魯迅先生給予作者怎樣的關懷呢?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這一面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自己的感受:
“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誠懇推薦別人的書,多么地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