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拾貝——走進古代詩人》教學案例
那天教學的內容是小學語文(新課標實驗教科書)第十一冊六單元綜合性學習,這一個單元都是集中編排的有關詩歌的內容。我領著學生們在詩歌的海洋里漫游,盡情地欣賞古代詩人為我們留下的藝術瑰寶。
其中,我把搜集到的資料和他們分享:“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奴——賈島,天子七絕圣手——王昌齡,詩囚——孟郊,詩佛——王維,詩骨——陳子昂,詩豪——劉禹錫,詩狂——賀知章,詩杰——王勃……”這么多十幾個什么詩杰詩狂的,說實話,我都記不誰是誰了。于是我把這些古代詩人和他們的雅號展示出來之后,并向大家征求:“誰有好的方法把他們記住并不弄混淆,老師也想來學一學你們是如何記憶的。”
話音剛落,黃珍偉同學就舉起了他的小手。“我是這樣記詩鬼——李賀的,詩鬼的‘鬼’這一字對大家來說,都會感到害怕、討厭。相反,李賀的‘賀’這一字卻表示著歡迎、祝賀的意思,兩個字形成對比,通過對比記憶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教室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我微笑了表揚黃珍偉同學善于動腦思考,大家也應該向他學習。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黃珍偉同學的講解后,同學們的思維都被激活了,紛紛舉手發表他們對某個詩人和他的雅號記住的好方法。
聽!熊蕾同學又是這樣講解的:“天子七絕圣手——王昌齡,天子就是至高無上的人嘛,可稱之為‘天’,天上有太陽,太陽就是日,而王昌齡的‘昌’字有兩個日字,即是兩個太陽,說明王昌齡寫七絕詩很厲害,無人可及,是寫七絕詩的天子。我這樣把‘天子’和‘昌’字聯系在一起記憶。”
“厲害!厲害!”在大家的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中,一個又一個同學興趣盎然地講解著他的記憶方法,聽的同學也是聽得津津有味,微笑之中不住點頭稱好。
“詩骨——陳子昂,‘骨’字與‘昂’字聯系在一起對比記憶,骨頭很硬,似乎在向人說它不屈服于人,‘昂’字正如骨頭一般,昂首挺胸,不屈服于人。”
“詩奴——賈島,假(諧音賈)島上面有個奴隸。”
“詩囚——孟郊,把一個犯人囚禁起來,押到郊外去了。”
“詩狂——賀知章,知道章法就不應該發狂,張(章)狂。”
“詩魔——白居易,把‘魔’和‘白’字聯系一塊,從‘魔’字可以聯想到死人,‘白’色就和死人可以聯系起來。”
……
此時此刻的教室里,學生們都盡情地燃放著他們智慧的火花。一會兒從教室里傳來“我來,我來”他們爭先恐后的強題聲;一會兒又聽到學生們呈現的精彩;一會兒又傳來陣陣掌聲。這分明是一群精靈在自己的舞臺上演奏,彈出的是一首首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