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聲有色、抑揚頓挫、企盼”等詞語
2、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讀,體會老人對海鷗親人般的感情
一、課前談話:
師出示人與動物的溫馨圖片,學生談感受。
(這些動物這么可愛,我們應該要愛護它們。人與動物和睦相處……)
二、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昆明翠湖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去感受一位老人與海鷗之間那感人肺腑的真情。
1、 讀課題
2、 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帶著以下要求輕聲快速讀課文
a、要求讀準生字,讀通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b、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幅畫面?
3、【師出示詞語】:
撮嘴呼喚 親昵說話 抑揚頓挫 嘖嘖稱贊
扇動翅膀 翻飛盤旋 肅立不動 白色旋渦
⑴ 指名分別讀這兩組詞,并隨機正音:撮、扇、旋。
⑵ 讀著這兩組詞,想想課文內容,你眼前分別出現了哪兩幅畫面?
指名學生說,還有誰補充嗎?
師小結并板書 老人喂海鷗,再寫海鷗送老人。
⑶ 同學們,當你們讀課文的時候,這兩個場景中,讓你們意想不到的是哪個場景?(海鷗送老人)為什么?(看學生預習情況)
三、細讀文本,聚焦關愛
師:那么,在這一“喂”一“送”之間,能夠傳達出老人與海鷗之間怎樣的深厚感情呢?我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課文1—13自然段,從文中找出有關語段來回答?。
【出示第13自然段】。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指名讀)師:看來,老人與海鷗就像親人一樣,與普通人是有所不同的。那么,這位老人到底是怎樣一位老人呢?誰來回答?
(一)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
1、【出示句子】在喂海鷗的人群中很容易認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出示照片:吳慶恒,海鷗老人】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
3、理解3個“褪色”【出示資料】吳慶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資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他平時幾乎舍不得花1分錢坐公交車,4元5角一斤的餅干,他卻毫不吝嗇地買給海鷗吃。10多年來,他經常買來雞蛋為海鷗制作“雞蛋餅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錢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煙。
4、師小結并引讀: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二)梳理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師:我們把書拿起來,自讀課文第3—12自然段,讀一讀、找一找,讀出最使你感動的畫面?拿出筆來,在書上做點批注圈畫,6年級的學生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了。
完成填空: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 海鷗, 海鷗……,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1、喂海鷗
【出示語段】: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便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