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叩詩歌的大門》集體備課(6)
人教版第十一冊語文的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輕叩詩歌的大門”這是一整組詩歌,既有古詩也有現代詩。如何進行這類課文的教學,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我帶著困惑向同年級組的老師們請教,大家都有同感。于是我們反復研究教材,最后商量采用綜合實踐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一單元。一、一波三折定內容
決定了上課的形式以后,我們馬上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特長,選擇了要上的內容,分頭準備。我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選上《詩歌知識競賽》,作為本單元活動的總結。幾天以后,大家又聚到一起,因為每個人在備課的過程中都遇到讓人困惑的問題,畢竟是第一次上這樣的課,大家心里還是吃不準,怎么上才能很好完成教學目標。其中,劉老師提出由她一個人承擔的《古詩詞欣賞》部分包括四首古詩詞,要一節課完成,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商量后決定,改劉老師上前兩首,我上后兩首。其他老師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我們集思廣益,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師們各自帶著大家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教案。再次備課時,我又發現了問題:這四首古詩,看似各不相干,實際上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是中國文學發展史這根主線上的四顆耀眼的明珠。教材這樣安排,很明顯是想讓學生通過這次學習,對中國文學發展史有個系統的了解。分開上,必然人為地把這根主線割斷了。帶著這個問題,我再次和年級組的老師們商討,老師們一致同意這個看法,決定還是有劉老師一人擔起重任。而我仍然上《詩歌知識競賽》,讓我們年級組的課成為一個完整的環節。
二、集思廣益定題目
內容確定以后,我便積極著手準備競賽的題目。題目怎么出呢?教參上有一部分現成的題目,可以直接借用。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我突然想到,我們班學生除了背誦一到六年級的課本上的古詩詞外,還背完了《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為什么不讓他們自己出一部分題目呢?這樣既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有借機讓他們溫習了以前背誦的過古詩詞,這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于是我發動學生出題,鼓勵他們出有價值,新穎的題目,擇優選用。學生們踴躍參與,出了許多好題。在發動學生出題的 同時,我自己也 翻閱課本、書籍、上網查找,要讓題目盡可能的覆蓋面廣,新穎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三、課后反思
這次綜合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增長了學生詩歌方面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鍛煉了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能力,成效是多樣的。但畢竟是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上課,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還存在很多不足,也有不少的困惑,想和老師們一起探討,請老師們指教。
本次活動結束后,我靜下心來仔細想了想:我們開展的此次活動是否很好的完成了全部教學任務,這樣的課怎樣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有些目標像收集整理詩歌,背誦詩歌,舉行詩歌朗誦會等還好把握,對于欣賞詩歌這樣的目標,比較難操作,也比較難把握。因為詩歌的語言高度凝練,它雖然來源于生活,當卻高于生活。對古詩的賞析,淺則三言兩語,深可洋洋灑灑千萬言。而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淺,閱讀范圍不廣,理解能力有限,很難真正去欣賞一首古詩。如何更好地完成這些教學目標,請老師們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