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題目導入,檢查課前預習
1、直接導入,明確本課教學目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面》這篇課文。(板書:一面)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人物的方法。課前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要求同學們自讀課文,你們都讀了嗎?讀了幾遍?
師:看一遍是了解內容,看兩遍說明你對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看三遍、四遍證明你動腦筋思考了,這很了不起,這就叫自學,自覺地學習。
2、回顧記敘文六要素,檢查課前閱讀情況
師:誰能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把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一下?
生自由回答
3、從題目出發,引出這“一面”的特殊意義,剖析重點
師:現在有個問題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想把一面這個題目改為《我和魯迅先生》或《魯迅先生給我的關懷》這樣好不好?
(不好,在讀《一面》這個題目時,我就想是誰見面?是怎樣才見的?見面的情況怎樣?這些問題都不懂。這樣,就使讀者爭著去看文章。)
師:對,有吸引力的題目是好題目。
……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這么看來題目還是用《一面》好,因為這《一面》有著特殊的意義、價值。請問課文哪些地方談到了這個問題?
(課文結尾處寫到: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在這四年里,我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我總是昂著頭。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師:作者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
(他戰勝種種艱難困苦的勇氣和力量來自魯迅先生)
師:就是來自那次偶然的見面時魯迅先生給他的關懷,對嗎?
生:對。
師:這實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義和價值。作者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不但來自于與先生短暫見面獲得的關懷,同時也來自對先生深刻的了解認識。
二、分析課文,學習觀察人物的方法
1、聚焦外貌,仔細研讀
師:現在我們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樣了解魯迅的。
生:通過與魯迅先生的接觸。
生:通過觀察先生的外貌。
生:通過觀察先生的語言、舉止。
生:還有神情。
師:同學們談的都對。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
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外貌、語言、舉止、神情的觀察來了解認識魯迅的。
師:概括得好。(板書:外貌語言神情舉止)大家已經自讀了課文,了解到作者觀察最多的是一一
生:外貌。
師:文中有幾次寫到魯迅先生的外貌?請同學們打開書,讀書要學會做記號,讀書做記號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請你默讀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跡。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和重點詞。
師:文中有幾次寫到魯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別是怎么寫的?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大屏幕)
第一次: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師:這次觀察從距離上看比較——遠,又因為是偶然相遇,是一瞥的印象,所以印象比較——模糊,只有一個粗淺的輪廓,F在我們看第二次外貌觀察,與第一次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o
第二次: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豎立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