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拾貝·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案例
教學構想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如花中奇葩,在我校更是開展得如火如荼。作為詩歌這一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有必要通過多種渠道、各種形式讓學生領略詩歌的美,在詩歌中感受學習語文的氛圍和激情,讓這一深厚的文化資源走進我們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踐的能力,還可以更深入地認識到詩歌的魅力。
學習目標
1、多渠道、多途徑地搜集詩歌或記錄蕪湖當地流傳的民歌、童謠,能搜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激發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2、整理資料中感受詩歌的魅力,并學會欣賞詩歌、交流從中體悟到的情感,并能運用多種手段和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3、學會制定學習計劃和策劃分組合作,在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社會交往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活動程序:
本次綜合性學習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1、策劃分組,制定計劃階段
2、自主合作,計劃實施階段
3、總結經驗,成果展示階段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策劃分組,制定計劃(課內)
課堂指導
(一)導入:
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學習詩歌不僅能豐富我們的指示,還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今天我們就要走進詩歌的殿堂,領略它的無窮魅力。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二)學生交流搜集來的創作的詩歌及家鄉蕪湖流傳的民歌、童謠,在小組中讀讀找到的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目的:激起學生對詩歌的關注和興趣]
(三)閱讀、欣賞詩歌
1、自讀閱讀材料中提供的詩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中的注釋了解大意,體會情感。
2、在小組內向同學說說自己喜歡的詩,再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首詩。
[目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對話、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幫助學生逐步構思出本次活動的具體做法。]
(四)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詩歌作品,引導學生構思、策劃活動
1、小組討論:怎樣整理、搜集到的詩歌,如何分類?
2、小組交流:關于詩歌有哪些知識和故事?
3、說說你知道我們家鄉蕪湖的哪些民歌、童謠?
4、策劃分組
學生按照興趣、愛好和研究的專題不同,自由組合,分成5個學習小組,并民主推舉組長,組長在小組內集體制訂一份詳細的活動計劃,并要在組內演說通過。經過全班交流討論,成立以下學習小組:
ⅰ詩海暢游組;
ⅱ民歌童謠組;
ⅲ知識故事組;
ⅳ藝術表演組;
ⅴ詩歌創作組
ⅵ網絡編輯組。
[目的:通過明確活動任務,讓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與實踐更有針對性,自由按興趣組成小組,能增強學生凝聚力,并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和動力,更大發揮學生的潛力。]
※第二階段:自主合作,實施計劃(課外)
各組按指定的計劃進行活動,詩歌組的同學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上網查詢,到圖書館里翻閱資料,閱讀報刊、雜志和相關書籍并作分類整理。創作組的同學通過閱讀同齡人的詩歌,想想他們是怎樣通過詩歌表達自己情感的,并自己試著創作詩歌,與本組同學交流。民歌童謠組的同學邀請當地老人,聆聽他們唱蕪湖流傳的民歌、童謠,并用攝像機拍攝下來,在小組里進行整理。藝術表演組的同學利用休息時間,在老師帶領下到少年宮找老師學唱詩歌改編的歌曲及由蕪湖民歌改編的舞蹈,傳說故事組要通過查資料、走訪調查等方法搜集資料后按內容進行分類。
※第三階段:總結經驗,成果展示(多媒體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