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案
ⅰ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ⅱ 教學重難點
1.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
2. 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ⅲ 教學過程:
一、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猜字激趣。(課件出示“老”字)
① 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②《說文解字》中也是這樣解釋的:“七十曰老,言須發變白”,告訴了我們“老”的本義。
③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④ 揭題讀題。
2.自學課文: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① 認讀生字詞語。
② 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③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4. 預設交流點:
▲ 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板書:離世)
▲ 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板書:過世)
▲ 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板書:81歲)
▲ 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板書:再也出不來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 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么奇跡。
2. 預設交流點:
▲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課件展示林海,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讀這段話。)
▲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 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3. 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
① 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
② 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干旱、霜冰、沙塵暴。
▲ 結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③ 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默讀課文思考并討論,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是什么在支撐著他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