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計劃一課時
課時一
教學內容讀懂課文,感受老人的心。
教學過程
一、指接板題,學生讀題。看題提問激趣,誘發學生閱讀期待。
t:青山怎么會是不老的呢?
二、學生初讀課文,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1、通讀課文,找出文章中與課題相照應的句子。
2、學生瀏覽課文,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t1:是老人的什么事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故事,感受老人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1、圍繞“奇跡”引導學生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的艱辛。
1先理解“奇跡”。(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2引導學生通過字面的“奇跡”結合課文深度感知“奇跡”的內容是不怕困難。先讓學生說說理解,再讓學生讀讀相關句子,再想想體會。
t2:老人在種樹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把文章中他的困難的句子與寫他的種樹成果的句子連起來讀讀。
2、引導學生探究老人這樣做的原因,來感受老人綠化家園的決心。
t3:老人這樣不畏險惡、不顧身體的去種樹,是為了什么?(守住這片土)
3、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理解總點句子深化主題。
句1: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句2:他已經將自己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句3: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學生讀文鞏固所學。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完成生字詞書寫訓練。
3、完成練習冊。
4、預習《口語交際·作文》
5、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抉擇( ) 雄偉( ) 設計( ) 飄蕩( )
6、讀課文,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風雨同( ) 山川( )存 日月同( ) 綠風蕩( )
板書設計
16、青山不老
險惡之地 不畏困難
奇跡
年老體衰 熱愛家園
教學反思:
這個教學設計流程在實際教學中很順暢,如期完成設計,也基本達到了預定目標。
靜心反思。成功之處在于各環節設計“環環相扣,層層為基”,緊緊圍繞“奇跡”,既能順利引導學生感知過去的困難,又能引導學生在感受困難的基礎上傾聽老人的心聲。
如果說這節課有什么不滿意的,就是“奇跡與困難相連”是教師字節呈現出來的(教案現在已經修改)。上完后我突然發現這個思想完全可以在學生深讀文本后得出。那樣的學習效果可能比較時直接呈現對學生有益。直接呈現只是幫助了學生讀懂文本,學生自己領悟不僅能讀懂文本,還能更好的潤澤學生的心靈。(10月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