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五單元“往事”的開篇之作。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的三弟周建人之女周曄所寫,她稱魯迅為伯父。作者在文中通過回憶了伯父生前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件事——即與作者談《水滸傳》、談碰壁、救治車夫和關心傭人,來贊揚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同時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學習課文通過幾件事寫人,有詳有略,開頭提出問題,結尾闡明問題等等寫作手法的運用,并能在自己的習作中嘗試著運用。五年級學習過隔行分段的知識,通過老師的提示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由于這篇文章是通過幾件事寫人,超出了新課標的要求,另外,所寫內容離學生較遠,有些句子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如:一語雙關)?梢酝蠓乓环拧O戎v《花臉》,再講《荷塘舊事》,最后講《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我們學校從1997年就開始,就提出了“雙主體育人”的教學理念,提出了的課堂教學三段式——即課前參與、課中研討、課后延伸。學生從上第一節課開始老師就給他們灌輸三段式教學,并在平時的教學中一點一滴地訓練,逐步落實。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僅在語文課上呈現,它落實在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中。經過幾年的訓練,加上學生不懈的努力到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自己課前就本課的作者周曄、魯迅當時所處的年代、以及魯迅的生平、專著、人們對他的評價等資料通過上網或書刊等方式進行查閱。還能對文章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批注。讀懂的,不懂的用不同的符號進行表明。上課就是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在研討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認識。課下還可以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學習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如作者的其它作品,或與本課相似的文章等。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抓重點段落、重點詞語、重點句子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品味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的高貴品質。
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抓重點段落、重點詞語、重點句子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品味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的高貴品質。
師: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自己以前的事,自己小時候的事,我曾經看到的一件感人的事……)想到自己或別人,想到人或物等等都可以。
我指誰周曄。她是魯迅先生的侄女,既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兒。本文是周曄在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寫的回憶文章,記錄了魯迅晚年的幾件事。
音:殯(bìn)儀館、追悼(dào)、吊唁(yàn)、水滸傳(hǔ)、挨打(ái)、顴骨(quá
2、指名讀第一、二、三、四各段,想想講的是什么?用概括的詞語給各段加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課文主要寫的是作者周曄回憶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件事,既與我一起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讀書要認真;在笑談中抨擊舊社會;熱情救護和幫助受傷的黃包車夫;關心女傭阿三。
師:要想對文章進行深入地學習,首先要對課文熟悉,下面以組為單位檢查課前讀書和畫批情況。組長要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