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
一、設計理念新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強調教育要體現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將此作為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肚嗌讲焕稀肥侨私贪娴谑䞍缘谒膯卧囊黄宰x課文。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從而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
二、學習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于質疑。
2、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3、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并從中獲得感悟。
(三)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準備:
(一)課件。
(二)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五、 教學時間1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談話: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或其他資料,初步感知我國晉西北地區環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感受更加直觀。
(二)整體感知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2)聯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4、按課文內容填空:(學生口頭回答)
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已經種了( )年樹,綠化了( ),造了( ),3700畝林網,這是( )。老人覺得(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 ),他是真的與( )。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