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教學案例
【背景】這是一篇說明文,純粹的科學小品文,是純理性的文本。以往的教法是理清課文內容,抓住要點,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說明方法,品析文中的詞句。這學期我改變了以往的教法,以讀為主線,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本著這樣的教改的理念,我對《只有一個地球》一課作創新性教學,在通過優化教學過程,注重情感交流和個性發揮,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潛心會文,加深理解和體驗。
【教學過程(片斷)】
(課件呈現“地球”圖片。)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地球,這就是人類的母親。是她,無私地養育著我們;是她,精心地保護著我們。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美麗壯觀;曾經,我們的地球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就在人類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們的地球母親卻止不住發出了悲慘的哭聲。你細細讀讀課文,邊讀邊問一問自己,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
同學們邊動情地讀,邊沉思。
生:當讀到“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時,我心甜滋滋的。因為我想到地球就是我的母親,無私地養育著我們,精心地保護著我們。
生:當我讀到“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時,心是苦的,是痛心的。
生:我讀這一句時,不但感到痛心,而且痛恨。讀到“生態災難”時,腦海浮現一目目人類遭難的畫面。如印尼海嘯,一條條生命被無情的海嘯吞噬了。
師:聽你讀的聲音不僅感受到大自然的威脅,而且飽含著一股義憤,想抒發嗎?再讀讀。
(生再讀)聲情并茂的朗讀贏得了全班的掌聲。同學們抑制不住心中的痛恨,齊讀。
師:每個人的表情都那樣凝重,能高興嗎?高興得起來嗎?能輕松嗎?輕松得起來嗎?繼續說……
生:我看到了洪水,看到了人們在撕心裂肺地喊著。
生:我讀到“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時,讀前半句心甜,讀后半句時心痛。
我一聽,學生的回答出乎意料,這個句子本來我要讓學生理解的,不如借此契機讓學生品析。
師: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
生:當我看到可愛的地球,晶瑩透亮,是那么美麗壯觀,心很甜。我要好好珍惜。
生補充:我看到地球無私地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時,心是甜的,但是人類的自私、貪婪把幾百萬年的資源破壞了,我很傷心。
師:那么,我們一起用聲音為地球訴說吧。看到地球美麗時,讀“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借手勢激發感情:雙手捧著地球)當看到地球母親無私奉獻資源時,讀“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當地球給人類活動范圍越來越少時,讀“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當人類無節制地開采,隨意地破壞時,讀“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評析】
一、深化感悟,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這個片段,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去生發想像,那些語言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思想被化成了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激蕩著人的心靈,引發著人的思考。在這些環節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課文本身是理性文本,通過朗讀觸摸到了這些平靜的敘述后面那顆滾燙的心,引導學生感悟。對那些無知地、貪婪地破壞環境的人們,讓學生譴責,去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