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教師接著播放人類破壞地球資源的課件,讓學生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再讓學生結合課本和生活中的現象以及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談談自己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學生舉例:如使用一次筷子(破壞森林資源);把費舊電池亂扔(污染水資源);用一次性碗、杯、塑料袋等(環境受到污染)……此時,教師出示信息窗,把相關的人類破壞地球的資料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引起高度重視,心靈受到震撼。]
四、地球只有一個,人類不可移居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閉上眼睛想一想:地球母親原來是年輕而美麗的,而此刻她卻傷痕累累地向我們走來,不斷地哭訴著她的悲哀……那么我們該怎么辦?是躲開,移居到別的星球去;還是留下來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生:我們應該留下來保護我們的母親!
生: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因為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了。
[教師出示“無法移居”的課件,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得出結論: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五、升華情感
師:今天我們走近了地球母親,進一步了解她,想必現在同學們也有很多話想對我們這位母親說。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告訴母親,好嗎?
生:親愛的地球媽媽,我們愛您,我們會用顆顆美麗的心呵護您……
[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播放邁克爾•杰克遜的歌曲《拯救地球》作為伴奏。]
六、拓展思維
師:母親聽了你們的心里話,心里肯定非常高興,那么我們除了用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愛之外,我們還應該怎么樣啊?
生:用行動!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應如何保護環境,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小結,師生大聲宣讀:“保護環境,從我作起!”]
七、作業設計
每位同學回家做一件保護環境的小事(如發出環保倡議、畫環保宣傳畫、設計環保公益廣告、參加植樹活動等)。
[第二課時設計思路]:
本節教學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力求突顯新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目標,充分運用對照比較、社會調查、指導朗讀、感官刺激等教學方法,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質疑探究;利用協作學習,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思維,最終致力于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播放直觀、形象的“美麗的地球”課件,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課的學習上,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稱呼地球為母親,拉近學生與地球的情感距離,為下面各個環節的教學作好情感鋪墊。
二、課文探究
1、課前教師已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破壞環境的圖片,了解地球環境的現狀,讓學生對課堂的探究有個思維的基點。
2、教師將課文分為三大部分:“地球美麗而渺小”、“地球資源有限”、“地球只有一個,人類不可以移居”進行層層遞進的探究。將地球作為母親,以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方式,使每個部分的連接自然流暢,環環相扣;其中每部分都安排了相關的課件演示,通過直觀、形象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充分運用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三、升華情感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播放相關音樂,創設氛圍,讓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力求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完美的結合起來。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