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教材分析]《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一篇科普作品。課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了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性。該課文能引起學生探索與創造的興趣,學習時要求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要注意查閱工具書和收集有關資料;要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做到有資料互相交流,有問題共同探討,通過集體努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生詞,并學會初步的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2、了解地球的特點、有限的資源及人類的開發對地球產生的危害。
3、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4、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課文,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說明地球上人類活動范圍很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得等幾方面知識。
[教學理念]
1、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以自學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方法進行生字識記,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通過運用對照比較、社會調查、指導朗讀、感官刺激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自讀感悟、合作交流、自由暢想等多種學習方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3、運用“情景激趣——課文探究——升華情感——拓展思維”的教學模式,層層遞進,不斷增強學生善待地球的情感以及環保意識。
[教學課時]
根據學生以及教材的特點,本文分為2個課時講授。
[教學媒體]
1、 課文生字學習課件
2、 重點詞句、段落的文字課件
3、 美麗地球動畫課件
4、 地球資源課件
5、 人類破壞地球圖片
6、 音樂欣賞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教師出示謎面:“不用發動日夜轉,春夏秋冬自己變,每天能行八萬里,滿載人類千千萬。”
2、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出示謎底,并板書“地球”。
3、教師引導:“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它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生自學預習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布置預習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8分鐘)。
三、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1)恩賜:賜是平舌音
(2)礦物、慷慨、貢獻:“礦”、“慷”、“貢”是后鼻音
(3)濫用:“濫”是前鼻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較區別并組詞
裹( ) 渺( ) 恩( ) 慨( )
囊( ) 緲( ) 思( ) 概( )
3、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查到的詞語的意思,教師出示“詞語學習”的課件,并聯系上下文引導同學理解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