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少年》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能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學習朗誦的技巧,通過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體會中華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祖國的日益強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學會通過朗讀,領會詩歌意蘊。學習朗誦的技巧,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了解祖國的過去、今天、明天,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體會中華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祖國的日益強大,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體會中華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突破方法: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詩的情感。課堂中,展示祖國偉大成就的相關圖片或資料,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讀一讀,找出詩中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搜集相關的的文字、圖片等資料。
【教學用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創設情景。
同學們,在這首中人們用自己的歌聲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歌頌,而一群少年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中華少年》。
二、初步感知,自學新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劃出自己覺得最難讀好的句子,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列出生字、新詞)
2、指名讀詞、句,老師適時進行糾正、點撥,全班對其評價(是否準確、流利)。
3、重點詞語理解。
三、讀文感悟,加深理解
(一)聽讀感悟
1、聽錄音,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做相應的記錄。
2、模仿錄音,各小組分角色朗讀,指出對方讀得特別好的地方,一起讀一讀這些詩句。
3、與隊友交流朗誦后的體會,說說自己了解了些什么,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與小組成員合作解決。
(二)理清層次
按“總起──分述(祖國養育我、艱難歷程、我的誓言)──總結”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四、細讀深究,理解會意
1、齊讀課文第1節,思考一下四個少年來自哪里?你從哪些詞句知道的?想一想:“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各喻指什么?(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并指出本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意象物化法。)
2.①默讀第2、3、4節,想一想,是什么養育中華少年?
②小組討論交流,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當小老師,跟大家講講的詩中提到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的具體情況,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對小老師進行提問。
(讓學生說說“水滸”“三國”的主要內容;說說女媧、大禹傳說中的英雄事跡;說說冬子、雷鋒是什么人;說說五月端陽與愛國詩人屈原;中秋月色與中華傳統等,并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用典手法。)
3、各小組分角色朗讀第2—5節,指名朗讀。老師點撥、解析重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