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應該強調學生的自讀自悟,盡可能多些讓學生獨立閱讀,使學生逐步做到自能讀書。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讓學生憑借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讀敏感,去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學會自覺地在字里行間體會文章的真意。
教學準備:
1.flash動畫課件
2.《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七條
3.短文《媽媽喜歡吃魚頭》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故事,同學們想聽嗎?
(趁學生興趣盎然時)老師又提出要求:同學聽了故事后要告訴我,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和聽了故事后有何感受?
2.聽故事
出示圖畫、聲音并茂的flash動畫《別餓壞了那匹馬》故事式課件。
【設計意圖:聽故事是大人小孩都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講故事能讓學生喜歡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也課堂教學。】
3.引出課文題目
故事講完了,大家知道事故事的名字嗎?
板課題: 10* 別餓壞了那匹馬
4.讓學生說說聽了故事后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和聽了故事后有何感受?
【設計意圖: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以及從根據第一印象而產生的一點點體會和感受。】
二、師生展開辯論,體會人物品質
1.讀課文,搜集辯論資料
(1)聽了同學們談的感受都是覺得殘疾青年等人物做得對,但老師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好氣憤,因為老師發現故事中的人在撒謊,看來同學和老師有不同的看法,不如我們來一場師生辯論比賽,好嗎?老師先讓同學們讀課文一遍,找出能表現課文人物品質的句子。
【設計意圖:在賽前的準備中,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搜集材料,寫“辯論發言稿”,有利于提課堂的實效性】
課件出示: 撒謊是錯的 善意的謊言是對的
(2)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表現人物品質的語句。
2.師生展開辯論
【設計意圖:將辯論賽引進語文教學中,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思想,而且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進行辯論奠定基礎。】
(1)課件出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七條說:“誠實,不說謊話,……”
老師也不明白同學們為何覺得課文中的人物說了謊,還說他們做得對呢?首先我覺得最多謊言的是殘疾青年,本來就沒有馬,又說買“我”的馬草,你們同意嗎?誰來辯駁我呢?
板書:殘疾青年
熱心、善良
(2)繼續與學生展開激烈的辯論,分別體會碧云、爸爸和“我”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