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設計注意緊扣課文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設計特色]
一、以讀為本,促進發展。朗讀是閱讀教學最主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對課題的引讀、詞語的品析、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都是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來展開的,使學生在讀中揣摩、體驗、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在讀中將文中美好的情感融化進學生的心田。
二、自主探究,注重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陡F人》這篇課文充滿濃厚的人文色彩,課文篇幅較長,為了給學生的自主發展留下廣闊的空間,教師沒有進行空洞的說教,簡單的“告訴”,而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最能體現桑娜和漁夫善良的語句,通過對語言的品味、賞析、感悟和運用,來解讀桑娜和漁夫的形象,在積極自主的閱讀實踐中獲得心靈的觸動。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擱板、帳子、抱怨、掀起、寡婦、魁梧、倒霉、揍一頓、后腦勺、熬過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
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并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曾經讀過他寫的故事——《跳水》,他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誰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3、簡單交流讀后的感受,談談對課文中窮人的印象。
三、細讀課文,自主探究
1、課文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桑娜的善良?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漁夫的善良?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寫上幾句自己的感受。
2、自學完的同學可以在組內交流讀文后的感受。
四、匯報交流,讀中感悟
1、課文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桑娜的善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1)扣住“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女鄰居。‘沒人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他側著耳朵聽,沒有人答應。”來體會。
聯系上文說說桑娜是在什么情況下去探望女鄰居的。
(桑娜走出門去,她出去向海上張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桑娜是在自己的親人安危不知、生死難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桑娜關心他人,心地善良。)
(2)扣住“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來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