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十二冊的第7課《詹天佑》。這篇課文寫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的事跡,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杰出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第二部分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起因;第三部分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第四部分講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贊揚和懷念,點明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蔑視和嘲笑。
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詹天佑修筑鐵路的過程,理解詹天佑是我們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了解詹天佑使用的開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鐵路的設計思路。感受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課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課文本身的特點,可制定了以下重點、難點:
了解詹天佑修筑鐵路的過程,并理解“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小學生認識事物直觀形象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把“體會詹天佑克服種種困難時的動力”也就是體會人物的情感世界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這是因為,詹天佑有著常人所不可比擬的頑強意志,有著超人的杰出才華,有著吃苦耐勞,不怕生命危險的奉獻精神,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而文中并沒有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老師的引導啟發,才會使學生情感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這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因此,我把它作為教學要突破的難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準備用導讀式教學法、演示法、自學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對于六年級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來說,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去思,往往會使他們只停留在文章精彩的情節上,或是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為了讓他們聽懂而老師一味的講解,學生則會感到乏味不堪。因此,我用導讀式教學法,就解決了以下教法存在的問題,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前,老師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或核心問題,給孩子一個思維的定向,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隨著老師的思路去閱讀、去理解。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的亂讀,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們一定會在不自覺中,興趣濃厚地進入文章,探求問題的答案,進而學懂課文。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定向閱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著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體現了導學式的原則。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我還準備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出詹天佑根據不同的山勢開鑿隧道的示意圖。在學生匯報過第6自然段的學習成果后時,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結合書中文字進行例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輔之以生動、極富感染的語言表述,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咽。讓學生在緊張、極富感染、深受教育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