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蟲的村落》教學雜談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 岳宏敏】〖引導學生讀中悟美·在朗讀中想象美〗
新課標呼吁朗讀,提倡感悟。在朗讀中感悟,已是如今閱讀教學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悶的課堂,強化了情感的熏陶,闡釋了人文之精神。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朗讀中可以培養學生美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在朗讀中受到啟迪。如何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美呢?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創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讀中,以讀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
如,《草蟲的村落》一課中,我抓住了三處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后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贝藭r無聲勝有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它們互相在傾訴些什么?“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這只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眴l想象,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什么?第九自然段:“我看見了許多許多……”發揮想象,“我”還會看到什么?
教師要借助文本中有關內容,有機引導學生從內心感知課文,把自己的心放到文本中去體會,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以此激發學生想象思維。在朗讀中想象“蜥蜴和黑甲蟲互相親切的問候“;在朗讀中想象還會看到“黑甲蟲在市場里做買賣的情景”“公園里大甲蟲教小甲蟲尋找食物的情景”……這些想象自然而然地起到以情激情、撥動學生心弦的作用。學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對課文的感受深了,自然讀起來就有“情”有“味”了。
學生通過朗讀,在鮮活的語言環境中自主地去欣賞美、感悟美、體驗美、想象美,這正是如今學生在課堂閱讀實踐中落實語言訓練的重要方法、有效途徑和得力保障。
夜深,無力思考,不知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
【山東省龍口市潤新小學 曲穎平】
〖語文需要什么樣的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中少慢差費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好。有人將這種現象概括為“六多”“六少”,即做練習檢測多,學生讀課文少;教師講授知識多,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少;教師講授多分析多,學生自主活動少;教師簡單提問多,學生主動思考發問少;做的練習統一答案多,鼓勵學生發表創見少;課堂教學時間多,課外活動閱讀指導少。在開展改革的今天,除了上述問題還或多或少存在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現象。比如,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果“討論”之風盛行,動不動就讓學生三四成堆作在一起討論,且不說討論的內容怎樣,僅討論過程就很讓人擔憂。不是一個人說另外幾個人聽,就是大家嘰嘰喳喳,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互不相干。全班交流時,發言者所說內容仍是個人見解,并沒有概括大家的意見。討論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收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再比如,多媒體進課堂本來是好事,但由于教師使用目的不明確,安排環節不恰當,結果一節課看上去熱熱鬧鬧,占了不少時間,但到下課時,學生課文還沒來得及讀兩遍。這樣的課,不知學生是怎樣的感受,我們聽課的人總覺得心里空蕩蕩的。我經常問自己,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究竟如何呢?學生究竟學到了什么?也許學生學會了解讀語音和畫面相配合的影像作品,但他們卻很難談得上學會了解讀用漢字寫的文本,也很難學會用漢字表達他們的豐富多彩的情感家園和童話般浪漫的思想。還比如,課堂上撇開文本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交流收集來的信息,用很短時間對文本的學習草草而過,留下將近一半時間或表演或作畫,圍繞一個不值得探究的個性認識糾纏不休等等。像這樣把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應用放在次要地位的語文教學屢見不鮮,這又談何課堂教學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