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學雜談
【湖北省宜昌市隆中路小學 陳 黎】
〖夯實小組討論環節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討論是體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首選,于是在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幾乎每節課都少不了小組討論這一環節,似乎沒有小組討論就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然而一次“意外的事故”讓我不得不靜心思考小組討論的意義。那是《山中訪友》的第二課時,我像往常一樣在提出思考問題后宣布小組討論,結果討論的過程和結果并不讓人滿意。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余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還有小組的同學把此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開始做小動作,甚至相互打鬧起來……過了幾分鐘,我示意學生安靜下來,開始點名發言,他們開口就是“我覺得……”沒發言的學生或唉聲嘆氣,或漫不經心,根本沒聽別人在說些什么。
這節課上完之后,我反思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很熱鬧,但在熱鬧的背后是放任,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怎么樣”。這不是我要的討論,這不是真正的合作。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 岳宏敏】
〖引導學生讀中悟美·在朗讀中欣賞美〗
新課標呼吁朗讀,提倡感悟。在朗讀中感悟,已是如今閱讀教學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悶的課堂,強化了情感的熏陶,闡釋了人文之精神。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朗讀中可以培養學生美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在朗讀中受到啟迪。如何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美呢?
以讀為本,以讀為主線進行教學活動,通過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讀熟、讀出感情,在朗讀中,讓學生欣賞到美好的事物。
例如:《山中訪友》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后投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和性情。這樣一篇從內容到形式到情感極具美感的散文,如何通過高質量的讀,讓學生充分品味到它的美呢?
如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稱,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學這段時,我先是讓學生模擬當時的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其次是讓學生想象:假如你來到山林中,你會跟那些朋友打招呼?再讓學生美讀全段,讓學生再一次感受作者與朋友之間的快樂與和諧,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我”與山里的“朋友”那種深厚的情意。從朗讀中欣賞到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
【湖北省恩施市巴東縣民族實驗小學 向東靜】
〖“我的教育故事”之一·真實的課堂,全新的感受·文字再現生活的語文課堂〗
感謝領導的厚愛,感謝同事的支持,我有幸參加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來自全國各個省市十幾位年輕教師提供的十二節生動活潑,啟人心智的觀摩課亮點紛呈,熠熠生輝,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語文教學的新鮮、活潑和豐富,首次親臨如此高規格、高水平的觀摩活動,感慨頗多。
語文課上,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文字,掌握了文章的表達方法,于是教師妥帖的安排了富有新意的隨文練筆訓練。學生熟練的用藝術的文字再現著生活,表達著情感。例如:以《山中訪友》一文教師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寫的,還有什么呢?你愿意和他們打個招呼嗎?于是同學們依照文章的表達方法樂此不疲地和螞蟻,野花,蝴蝶等打起了招呼。比如,你好,漂亮的野花,你露出動人的微笑,是歡迎我們的到來嗎?你好勤勞的螞蟻你在地上爬來爬去是想在我身上來玩嗎?你好可愛的蝴蝶你扇動著漂亮的衣裙是邀我共舞嗎?這些優美活潑的文字無疑是孩子們生活的再現,同時既是孩子們對文本的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