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將相和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對敵人要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團結一致。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自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質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難點。
教學用具:
鵬博士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和歷史背景。
2、《將相和》中的“將”指誰?“相”又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1、讀準字音。“和氏璧” “推薦” “澠池之會” “膽怯” “侮辱” "擊缶”
2、朗讀課文并分段,給每段加小標題。
3、指名朗讀課文。
三、熟讀課文
同桌互相講述課文 。
四、布置作業
1、結合課后“思考練習”
2、自學本文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聽寫生字詞
二、整體入手,直奔難點。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將相和》。
2、指出廉頗是怎么說的?并讀一讀這些句子。
3、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頭上。
三、讀議第一段
1、默讀一段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2、從這些句子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怎樣完璧歸趙?
3、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
(維護趙國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復述這個故事。
四、讀議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理出故事情節。
2、澠池會上秦王怎么侮辱趙王?藺相如怎么對付?用的是什么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3、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請同學們齊讀。
4、澠池會上的斗爭趙國占了上風,功勞應屬于誰?為什么?(提示:這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5、這個與第一個故事有什么聯系?
6、復述故事。
五、布置作業 。
第三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為上,
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說要給他個“下不了臺”,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讀第三段,思考問題:
1、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為什么要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的對不對?
2、藺相如怎樣對待?
3、將相怎樣和好?說一說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總結全文
1、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 “相”經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為什么不和又為什么和好?
2、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知錯就改表現哪?
3、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
四、課堂練習。
復述三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