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請雙擊頁面,看看發生什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拖、撓、權、庸、勘、竣。
2.新詞:阻撓、要挾、竣工、勘測、轟動、嘗試、勉勵、贊嘆不已。
3.會用“否則”、贊嘆不已”造句。
4.理解句子:
(1)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2)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二)能力訓練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歸納課文中心思想。
4.學習作者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安排材料的方法,進行說一段話及寫一篇小作文的練習。
5.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及思維能力。當講讀到根據山勢不同,分別采取了的兩種開鑿方法時,讓學生畫簡單示意圖并進行講解。
(三)德育滲透點
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了解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具體事例體會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通過感情朗讀,品詞析句,畫圖,勾畫圈點等來解決重點。
(二)難點:“人”字形線路為什么能克服坡度大的困難。
采用學生參與活動及動手插拉投影片的方法來解決難點。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口答課文中設計的問題,勾畫圈點重點詞語。
(二)同位合作畫兩種開鑿方法示意圖。
(三)前后位同學為一組說一說“全國都轟動了”的場影及外賓贊嘆不已的情況。
(四)仿本課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寫一篇短文:
德、智、體全面發展的。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二)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讀全文,結合正音,檢查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注意“撓”的讀音是“n2o”。“狂風怒號”的“號”讀“h2o”。“要道”的“要”讀“y4o”,“要挾”的“要”讀“y1o”。
施工:本課指按照設計的規格和要求修筑京張鐵路。
阻撓:阻止或暗中玻壞使不能發展或成功。
杰出:才能、成就出眾,超過一般人。
要挾: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和條件。
轟動: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
嘲笑:不懷好意地取笑別人。
勉勵: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鼓勵人繼續努力去做。
藐視:輕視、小看。
周密:周到而細密。
竣工:完工。
贊嘆不已:已,止、完。連聲稱贊。
勘測線路:本課指勘察和測量鐵路的走向。
否則:連詞,是“如果不這樣”的意思,本課指“如果修不好京張鐵路”。
毅然: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2)交流預習情況。
先默讀課文畫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然后同位交流,最后指名讀出所畫受感動的地方。
(3)質疑問難。
2.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問本課以什么命題。(以人物姓名命題)我們還學過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黃繼光、李時珍等)凡是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都選擇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寫,那么本課寫了的一件什么事跡呢?(寫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事)
(2)簡介。
(1861—1919年)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他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動酷愛學習。1872年,12歲的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學班,17歲考入了美國耶魯大學。1881年回國。1888年在當時的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他在鐵路工地上親眼看到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暴行和我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使他下定決心要為祖國修筑完全由我國自己設計施工的鐵路,不讓帝國主義侵占掠奪。1905-1909年他主持修筑了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他曾計劃修建其它鐵路,但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于1919年4月不幸逝世,終年58歲,未能實現夙愿。
(3)自由讀課文然后談感想。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1)全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并用筆劃下這句話。(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圍繞著這句話作者又選擇了哪些內容具體敘述?(接受任務——執行任務——完成任務。)
(3)按照上面的思路討論分段、口述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在帝國主義的阻撓和要挾的情況下,被任命為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
第三段(第4、5、6自然段)講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第四段(第7自然段)講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三)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課后詞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理解全文內容,重、難點教師點撥。
2.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3.總結中心。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1-段,重難點教師點撥。
(1)學習第一段。
①指名讀第一段,劃中心句中的重點詞(板書:杰出、愛國)
②說說你怎么理解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
(結合“最高”、“第一條”、“完全”等詞語理解。“第一條”說明過去的鐵路都是有外國工程師參與修筑的,這一條是首開頭例,可見意義之大。“完全”就是說京張鐵路的修筑都是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這對于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來說是何等自豪!綜上所述說明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學習第二段。
默讀并思考:從哪些地方體現出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在極端惡劣的社會環境和自然條件下,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面對帝國主義的嘲笑,錚錚鐵骨,毫無懼色,帝國主義者認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意思是當時的清朝政府修筑不了這條鐵路。再過幾十年也修不了,要修這條鐵路,只有依靠外國人。當時自然條件也十分惡劣,這條鐵路所經路線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錄像機出示投影圖片,演示自然條件惡劣)。在這種情況下,毅然接受了任務,說明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師小結:1905年是清朝末年,那是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政治腐敗,經濟落后、技術力量薄弱,在帝國主義阻撓、要挾、嘲笑聲中,在全國如此轟動、人民的殷切希望中,接受了連外國人都不敢輕易嘗試的任務,真不愧為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3)學習第三段。
①輕聲讀第三段,說說筑路過程分哪幾個階段?
(學生答:“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教師隨之板書。)
②討論“勘測線路”一節,是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的?邊討論邊在書上注上“說”、“做”、“想”并勾畫出相對應的內容。
③指名分別把“說”、“做”、“想”的內容讀出來。
④是什么想法支配他這樣說、這樣做的呢?
(理解“一定要把它修好”表明修好鐵路的決心非常大,沒有一點回旋的余地只能修好。如果修不好這條鐵路,外國人譏笑、中國工程師也會失掉信心。為了滅帝國主義者的威風,長中國人民的志氣,揚國威,這種想法指導著的行動,這也是完成任務的動力所在,充分表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⑤學習“開鑿隧道”一節。
a.默讀課文,你是否讀懂了這段話,讀懂了請在本上畫出開鑿隧道的示意圖。
b.同位交流畫圖情況。
c.指名一人到黑板上去畫。
d.學生看圖講解。
學生講解:圖1代表居庸關,圖2代表八達嶺。因為文中說“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圖1表示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圖2表示采用中部鑿井法,由兩個工作面,增加到四個工作面,能把工期縮短一半。
為什么要根據地勢的不同采取兩種不同的開鑿方法呢?
(為了節省時間,縮短工期。)
如果居庸關隧道也像八達嶺那么長,你們認為采取中部鑿井的方法好不好?
(這一問題的設問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因為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打直井困難大,不一定節省時間。另外,文中說,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打直井,就打成“水井”了。)
⑥學習“設計線路”一節。
問:設計“人”字形線路解決了什么問題?
(解決了火車能爬上陡坡的問題。此時可用抽拉片演示,也可指名4—5人到臺前演示,站成一列,依次扶住前一人的腰部,前面一人為車頭,后面一人為另一車頭在后面推,斜方向行走,然后轉過身來,在后面推的改為在前面拉,原來在前面拉的改為在后面推,再聯系以前學過的《挑山工》一課的折尺形線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小結:對待工作,做到了精益求精,“中部鑿井法”表現了他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線路的設計,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在工作中他時時處處都不忘為國爭光,為人民爭氣,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4)學習第四段。
①齊讀最后一段。
②修筑京張鐵路最后結果怎樣?(提前兩年竣工,給了帝國主義有力的回擊。)
③聯系上下文談談為什么說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聯系前文“是個笑話”“還沒有出世呢”事實是中國工程師不但能建成京張鐵路,而且提前兩年竣工,所以說是一個有力的回擊。)
④發揮想象說說外國朋友怎樣贊嘆不已。
(許多外賓,看到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有的說;“OK!真了不起!;有的翹起大拇指說:“,中國人的這個!”;有的聳聳肩,推開雙手說:“這樣偉大的工程真是舉世無雙,空前絕后!”)
2.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3.依據板書,總結中心。
(縱觀全文,處在清朝末年,既有壓力,又存困難,為什么能成功地修筑京張鐵路呢?一是有為國爭光的愛國思想;二是有嚴肅、認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三是有敢于創造的智慧和才干。這幾點充分體現了文章的中心——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三)布置作業
把想象外賓贊嘆不已的一段話寫下來。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作者總分式布局謀篇的方法。
2.鑒賞語言、吸收語言。
3.發展技能,進行說、寫訓練。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從結構上設問。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大家默讀課文并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的?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目的使學生了解文章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課文第一段先概括介紹了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然后分別從“接受任務”、“執行任務”、“完成任務”三方面具體敘述的。為鞏固這一連段成篇的方法,結合朗讀進行強化。全班齊讀第一段,然后分三組分別讀2、3、4段。體會總分式布局謀篇的方法。)
(2)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①引導學生再次認識過渡句。
“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這個句子雖然不長,但它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上文的小結,又向我們提示了下文的內容,我們也可利用過渡句分別摘取上、下文的段意。
②“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認識排比句式層層推進以加強語勢。作者連用四個“哪里”把勘測線路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展示在我們面前,作者用詞精煉、準確。八個動詞的連用也恰到好處。“開山”、“架橋”、“鏟平”、“改小”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感染力。
③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
出示投影:
投影內容:
a.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
b.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止)。
“阻撓”一詞用得準。
“阻撓”的意思,還含有從中破壞使不能發展或成功的意思。清政府提出修筑計劃后,帝國主義國家不僅僅是阻止,而且從中破壞使鐵路修不成,為此,用“阻撓”更確切。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運用學習本文先概括后具體布局謀篇的方法說一段話。
程序:自己說——同位互說——集體交流。教師先給出概括的一句話: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學生可圍繞這句話接下去從幾個方面說如何轟動。可以這樣說:“人們喜笑顏開,奔走相告:‘要主持修鐵路啦!’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進行慶賀。無論是在炕頭上、庭院里,還是街頭巷尾談論的全是修路之事,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老人們捋著白胡須說:‘我這輩子沒白活,真能看到咱們自己國家修筑的鐵路。’中年人則噴噴稱贊:‘真是好樣的!’小孩子們也筆逐顏開蹦蹦跳跳地說:‘我要坐火車了。’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2)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寫一篇短文。
中心句:是一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同學,
六、布置作業
1.組詞。
撓( )
施( )
峻( )
庸( )
藐( )
繞( )
旋( )
竣( )
康( )
貌( )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
3.選詞填空。
竣工 完工
(1)這個報刊亭不到兩天就( )了。
(2)郵電大樓只用半年時間就( )了,今日舉行開業慶典。
阻止 阻撓
(1)中國臺灣回歸祖國眾望所歸,可有些“臺獨”分子總是從中( )他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2)小強要獨自到海邊去游泳,老師( )了他。
4.指導用“否則”、“贊嘆不已”造句。
張廣祥感謝您的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