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學課文板書設計 一、形象性板書
形象性板書就是用簡潔的文字配上線條、箭頭以及繪畫等,形象地展現畫面,來揭示文章內容的一種板書形式。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有些課文采用這種板書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它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一)思路的明晰性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在設計板書時,應該做到作者的思路(文路)經過教師的精心考慮(教者思路)和學生的學路有機地統一起來。形象性板書即把課文的思路,形象、生動地展開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領會文脈,并循路而學。如《在祖國的藍天上》是按“去機場”、“看飛機”、“坐飛機”、“下飛機”、
楚地指出文章按參觀的先后順序來寫。文章思路顯得清晰。(見板書) 在用交替手法寫的一些文章在設計板書時,除了采用平列式板書外,再添上輔助線和箭頭,也能形象地展示人物之間的行動和神態。如《誠實的孩子》的板書(見下)把表兄弟表姐妹、姑媽和列寧這些人物的言、行、神態都反映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內容的概括性 板書應該把課文的內容言簡意賅地概括出來。形象性板書具有一種空間、立體之感,使學生看板書后,更容易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如《第一次跳傘》的板書(見下) 課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板書“起飛”“在空中”“降落”三個詞語并用線條連接把跳傘經過作出概括。“我”在空中看到云朵、房屋、樹、公路、汽車都顯得那么小,襯托出我第一次乘飛機跳傘的驚奇、喜悅之情。當“我”跳傘降落時感到“兩腳凌空、頭眩暈”看到自己飄在空中,聽到風聲呼呼,道出心情緊張。這些帶點的詞正好突出重點。整個板書寫“到機場”我高興,“飛空中”我驚奇、喜悅,“降落時”我驚慌,“著地后”心平靜。把“我”第一次跳傘的所見所聞所感反映得一目了然。 又如《海底世界》的板書,不但點出海面波濤澎湃的形,而且點出海底平靜之狀,在“海底”(橫線表示)上下分別寫上動物、植物、礦物以示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三)顯示詞義、段意 板書簡潔的文字把段意概括出來,這是教者設計板書的用心所在。所以形象性也必須考慮在呈現文章思路形象性的同時,注意段意的概括和詞義的解釋。有個教師設計的《跳水》板書(見上)不僅具有立體感,而且從“人逗猴”、“猴摘帽”、“孩追猴”、“孩遇險”、“跳水”這些詞語扼要地歸納了段意,為學生分段提供了依據。文中的“甲板”、“桅桿”、“橫木”幾個詞義分別在板書中注明,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又如《海底世界》一文中的“蘊藏”,教師可以邊指點板書(在橫線下的這個詞),邊說明礦物埋在海底叫蘊藏,使學生明白詞義。又如《誠實的孩子》一文中的“互相追逐”一詞,教師也可結合形書中的箭頭示意來指出其義。 (四)用板圖解釋詞語 第二冊29課《王二小》,講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時,可用簡單兩筆畫出板圖,便能講清“埋伏圈”一詞的意思。 (五)用板圖畫出方位 第六冊6課《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從海面、海底、海灘和海島等四方面分段描寫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可用簡圖畫出它們的方位。 第九冊2課《梅雨潭》,可用簡筆畫,將“亭、瀑、潭”三者的地理位置關系顯示出來。 第十冊2課《小站》,通過示意圖,把小站簡潔、優美、舒適的特點,更簡明、形象地體現了出來。(見圖4) (六)用板圖幫助學生了解參觀或游覽路線,理清課文的條理 第六冊20課《參觀人民大會堂》,可先畫出人民大會堂的平面圖,然后再用彩色粉筆畫出箭頭符號,表示參觀的路線,也可用復合幻燈片表示。(見圖5) 第十冊6課《記金華的雙龍洞》,可先用小黑板畫平面和立體兩種示意圖,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平面示意圖 立體示意圖 (七)用板圖展示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 第三冊28課《小馬過河》,可先畫好馬棚、磨坊和小河的位置,然后邊講邊用箭頭符號畫出小馬過河的示意圖。 第十冊16課《草船借箭》,可將草船借箭的經過邊講邊用示意圖表示,以突出重點、難點,說明諸葛亮用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八)用板圖表示事物之間的關系 第一冊11課《太陽、地球、月亮》,可用形象的板圖,使兒童認識“大”、“小”概念,了解太陽、地球、月亮哪個大,哪個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九)用板圖教學古詩,表現詩情畫意 第十冊5課《送孟浩然之廣陵》,通過簡筆的勾勒,將摯友送行的綿綿之情,表現了出來。 第十冊21課《泊船瓜洲》,可用板圖表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思鄉之情便躍然紙上。 二、表格式板書 表格式板書的特點是綱目清楚、簡明扼要。教學中的表格式板書具有提示性強,能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要點,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精心選詞摘句,積極思維并參與板書等特點。表格式板書內容特點有: (一)表現課文主要內容 (二)體現課文寫作順序 (三)展示文中人物形象 《在艱苦的歲月里》 (四)顯示文中動物習性 (五)反映文中事物變化 (六)比較揭示課文中心 另外,表格式板書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三、板書形式 1.詞語式 是以文章中的重點詞語為主的一種板書形式。如: 鸕鶿 靜 動 靜 湖面:平……像鏡子 蕩起……波紋 平靜 浪花……跳躍 漁人:悠然吸煙 站→拿→抹 揀→拋 回去 鸕鶿:站等待 鉆→拍→跳 張→接→吞 站 通過板書上述詞語,結合學生看圖描繪,喧染生動形象的動態,揭示文章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理解本文怎樣按時間順序敘述湖面由平靜到不平靜又回到平靜的過程的。這樣,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提綱式 是以反映文章寫作提綱為主的一種板書形式。如: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遇到暗堡→噴出火舌→封鎖道路(略) 2.請求炸堡→瞪著→迸射→堅決(略) 3.沖到橋下→躍出→匍匐→滾→猛沖(詳) 4.舍身炸堡→昂首挺胸→托→頂→拉→挺立→眺望→高喊(詳) 5.道路炸開→消滅敵人→紅旗飄揚(略) 通過這樣提綱式的板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小結、概括課文內容,而且還能指導學生寫作,有助于怎樣選擇素材。使學生懂得,文章哪些材料應略寫;哪些材料應詳寫,并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目的。 3.對比式 是以反映文章中兩種事物或兩種情況之間的對比關系為主的一種板書形式。 如: 山間又響馬鈴聲 麻西苗寨:世世代代用馬馱物 十年浩劫 現在 馬幫 死 骨瘦如柴 足有二十多匹 苗胞 喝 死耗子水 自來水 大爺 靠救濟 存三百元 政策落實,由窮變富 此板書通過今昔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更能理解到馬鈴聲的消失和重新響起來的原因;反映了苗族同胞不同的生活;說明了黨的農村現行政策的無比正確。 4.關系式 是以反映文章中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為主的一種板書形式。如: 以上這一簡單明晰的演示板書,主要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教師的講解,出示左邊的板書,使學生領悟到:蛇吃田鼠,蛇多田鼠就少;田鼠糟踏莊稼,現在田鼠少了,莊稼就獲得了好收成。這樣,通過事物聯系推理分析,就能自然地得出結論:田里有了蛇,因而莊稼得到了好收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參照左邊的板書,寫出右邊的板書形式。這樣,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5.圖表式 是以簡單的圖表反映文章的結構和內容的一種板書方式。如: 水晶宮的秘密 (海底) (采油) 本課文采用圖表格式,首先按“海上來船→鉆探→出油”的順序出現,可以促使學生對段落之間內在聯系的理解。同時,表格內容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知識要點。由于本課是獨立閱讀課文,也可以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自行歸納要點,按板書表格的要求,填入括號里的內容。這樣,既指導了學法,又得到了訓練。 6.符號式 是反映事物來龍去脈,抓住事情起因、經過、結果這一線索,用符號表示出來的一種板書形式。如下圖。 本版書首先以線條符號畫出輪船和桅桿的示意圖,表示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然后,在橫線上引出人物,表明故事的起因;繼而順著故事情節的展開,以箭頭及文字顯示人、猴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反映事情的發展、變化和結果。只要在此基礎上稍加歸納。就很容易得出“水手逗猴子→猴子(放肆)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被激怒,走上橫木→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跳水,被救”這一思路。 7.范例式 是用范例引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將板書補充完整的一種方式。如: 再見了,親人 小金花( ) 大 嫂( ) 本文前三段的結構和表現手法基本相同。教師只要指導學生寫出第一段的板書后,可放手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仿照第一段的板書形式,在括號里分別填上“救老王,媽媽犧牲”和“挖野菜,雙腿殘廢”等內容,使板書得到完整。 8.章法式 生物體自身結構存在著一種合規律的勻稱形式,例如事物兩個方面的對稱,三個方面的聯稱,多方面的并稱等等。勻稱形式能產生莊重、嚴肅、宏偉、樸素等藝術效果,給人和諧的美感,有些課文段落分明、結構勻稱,其主體內容的幾個方面既獨立成體又相互聯系。這樣,在設計板書時要盡量以勻稱的形式來表現其優美的章法結構。 例如《桂木山水》一課,課文首段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領起下文,分別寫其水“靜、清、綠”和其山“奇、秀、險”的特點,每部分的描寫又與祖國的名山大川進行比較,從而印證了“甲天下”的道理。這篇課文的板書設計 可用對稱的方法構思,將桂林山與漓江水作縱向對稱,把桂林山與泰山、香山,漓江水與大海、西湖作橫向對稱,使全文的章法結構勻稱美十分清楚地顯示出來。 再如《繁星》一課的板書設計 。作者主要是通過在三處地方仰望天空的繁星景象,抒發熱愛星天的真摯感情,流露出作者對光明美好的追求和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根據全文的三段式結構,設計板書時,分別抓住每段中仰望繁星的地點、繁星的特點和看繁星的感受三個方面,用聯稱的方法把它們展示出來。同時,扣住課題《繁星》,把三部分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最后,上升為“愛星天”這個中心。(見下頁圖) 9.對比式 各種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和諧,可以造成對比強烈,明暗烘托的藝術效果,有時它比勻稱的和諧更具有美的魅力,造成一種以偏托正的美感。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主次分明、繁簡互制、詳略安排是突出文章重要內容,表達作者強烈感情的常用手法。有些課文重點部分鋪陳渲染,次要部分惜墨如金。設計這些課文的板書時,宜突出重點,勾勒其余,順其詳略之別,造其主體美感。 例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課文描寫了故鄉楊梅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全文分三部分。第一、二部分略寫,介紹了故鄉的位置及楊梅樹;第三部分詳寫,描述了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和滋味。熱愛故鄉之情主要是通過第三部分的描寫顯露出來的。設計這篇課文的板書時,前兩部分宜竭盡簡略,后一部分可不厭其繁,使主體部分的內容得到充分的顯示,造成強烈的主體美效應。 10.因果式 人類千萬年來形成的審美心理,對圓環有一種特殊的喜愛之情。圓環的示意圖特點之一是,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裝飾美的標記。圓環的另一示意特點,它再現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劉勰說:“圓者規體,其勢也自轉。”有些課文在敘述各種事物的聯系中揭示了前因后果的變化規律,給人以回環的美感。設計這些課文的板書時,要找出各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用弧線連接,成為回環狀的圓形圖,以激發學生的新奇感,從而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蛇與莊稼》一課,全文三個自然段分別揭示了三組事物間的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即蛇、田鼠、莊稼;貓、田鼠、蜜蜂、苜蓿;痰、空氣、病的因果關系,用回環圖形可作示意。 如果把上面三個圓環的規律加以歸納,可以用疊套方式把三個圓串在一起,這樣既標示了課文三段內容的層次,又便于進行舉一反三的學習。同時,又使整幅板書顯示出回蕩豐厚的美感。如下圖: 另如《半夜雞叫》一課。課文寫了地主周扒皮半夜學雞叫,殘酷剝削長工,長工們將計就計,借雞叫痛打周扒皮。“雞叫”是周扒皮與眾長工相互斗爭前因后果的媒介物,圍繞著“雞叫”用雙圓環交叉的形式能把整個故事情節較簡潔地表現出來,學生借助于板書能興致盎然地理解課文內容。 四、板書與思想教育 語文課板書的功用很多,這里僅就它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之功用談點看法: (一)憑借景物之美,激發愛國情感 例如:《頤和園》 這則板書反映出作者給讀者當導游,按參觀順序展現出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使學生知道祖國如此古老宏偉、美麗壯觀的建筑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 (二)憑借景物聯想,樹立崇高理想 例如: 這則板書表明林海的景美、物美、人更美,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當作者看到林場的伐木工人勞動的情景時便聯想到木材對祖國四化建設的作用,聯想到“興國安邦”。 (三)憑借人物言行,建樹良好德行。 例如:《一分試驗田》 這則板書反映出彭總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反映出彭總質樸、豪爽的形象。 (四)憑借“手”的象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 這則板書緊扣“學成這手”,講出了這雙手的形成過程,揭示了老農民陳秉正為之自豪與中學生帶鄙視的不同心理的文章主旨。指導學生獲得啟示:學習任何一門技術都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恒心,堅持不懈,才能學成。 (五)憑借人物形象,培養良好習慣 這則板書通過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輪車工人主動蹬車送“我”去醫院的經過的真實事情敘述,贊揚了三輪車工人助人為樂、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
附:小學課文板書設計 一、形象性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