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詠梅
第一課
毛澤東
1961年12月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特點,理解詞的含意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樂觀主義教育。
2、有感情地這首詩,并背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的含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
一幅風雪中盛開的梅花的掛圖,錄音磁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幾首詞。詞是由古代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起來的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一般人上闋和下闋。詞有不同的詞牌,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寫的詞。(板書課題,齊讀)
2、介紹背景。
本課韙中的“卜算子”是一種詞牌名,“詠梅”是詞的韙。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讀了宋代詩人、詞人、散文大家陸游的詠梅詞以后寫的,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
二、初讀這首詞,做到讀通。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3、請幾個同學站起來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教師范讀。
4、全班齊讀。
三、再讀這首詞,初知大意。
1、學生自由反復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不懂的可以查閱工具書,再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2、學生按以上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
4、集體匯報交流。
(1)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2)請幾個同學試著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這首詞上闋的意思是:風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飛雪迎來了春天。在那的百丈高的懸崖上,還有俏麗的梅花枝。
這首詞下闋的意思是:那俏麗的花枝卻不與百花爭那明媚的春色,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間報告。等到山花爛漫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綻開笑臉。
四、細讀這首詞,領會情感。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概括小結:
詞中寫了梅花超凡脫俗、不畏嚴寒、傲雪開放、不與眾花相沉浮的特點。贊揚了梅花孤傲高潔、耐寒頑強不與群芳斗艷的品格。
五、拓展想象,延伸思維。
1、請同學們眳“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同學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色,把這幅畫面描述給同桌聽。
2、請幾個同學站起來描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畫面,其他同學評議。
3、請大家試著把這幅畫用簡筆畫畫出來,另外請兩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畫。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1、請同學們試著給這首詞標出重音和節奏。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2、請幾個同學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評議。
3、試著背誦這首詞。
4、個別試背,齊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那么它們的風格有什么不同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陸游的這首詞。(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越州人。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寫詩數量最多的人,共寫了九千多首詩,也擅長寫詞,堪稱大家。乾首二年(1166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這首詞中的梅花形象,正是作者受掩護的身世和壯志未就的心境的鮮明寫照。
二、布置自學要求,自學這首詞。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查閱工具書,也可以與同桌交流。
3、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三、以四人為一小組,學生匯報各自的自學情況,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檢查讀的情況。
2、檢查對詞語的理解情況。
3、檢查學生對這首詞的意思的理解。
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梅花孤獨地開著,漫無目的。已是黃昏時候了,梅花獨自含愁,更帶著些風絲雨絲。
梅花無意想要與百花爭春斗艷,任憑百花來妒忌吧。即便梅花凋零飄落,成泥成塵,它的芳香依舊不變啊!
五、細讀這首詞,品味思想感情。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請幾個同學描述所想象到的畫面。
3、試著畫圖。
4、結合背景,說說你體會到詞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P5。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七、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