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精選2篇)
分數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82頁的第4~7題,練習二十一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通過一些有聯系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提高用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一般的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
1.教師出示第97~98頁的第3題:學校買了一批新書,其中故事書有30本,科技書有18本,共占這批新書的.這批新書有多少本?
指定一名學生口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全體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解答完后指名學生口述分析解答過程.
2.讓學生做練習二十六的第4題.
二、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1.解答第97頁的第4題.
(1)出示第4題第(1)、(2)題.
指名學生口述它們的條件和問題.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
(1) (2)
1125-1125× 解法一:x-x=450
解法二:450÷(1-)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板書出來(見上圖).
(2)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從線段圖、解法上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第(1)題中單位“1”的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第(2)題中剩下的公路長是已知的,而單位“1”是未知的,求單位“1”,要按照題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或用除法計算.
2.讓學生做練習二十六的第5題.
3.解答第82頁的第5題.
(1)出示第(1)、(2)題.
讓學生自己讀題,并進行解答.
訂正時,教師出示線段圖,指名說解題思路.教師在圖的下面板書出算式.
(1)停車場有18輛大客車, (2)停車場有18輛大客車,
小汽車的輛數比大客車 大客車的輛數比小汽車
多.小汽車有多少輛? 少.小汽車有多少輛?
18+18× 解法一:x-x=18
解法二:18÷(1-)
(2)比較第(1)、(2)題.
讓學生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各把誰看作單位“1”.使學生明確:第(1)題中單位“1”的數量是已知的,要求比已知數多的數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第(2)題中單位“1”的數量是未知的,要按照題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解答.
(3)解答、比較第(3)、(4)題.
仿照第(1)、(2)題的復習方法進行.
(3)停車場有21輛小汽車, (4)停車場有21輛小汽車,
大客車的輛數比小汽車 小汽車比大客車多.
少.大客車有多少輛? 大客車有多少輛?
三、復習工程問題
1.教師出示第82頁的第6題.讓學生解答.
2.分析、比較第(1)、(2)題.
讓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第(1)題的路程、兩船的速度各是多少?
(2)第(2)題的路程、兩船的速度各用什么表示?
(3)這兩題的數量關系是否相同?
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兩道題的思路是一致的,數量關系基本相同,都是用路程除以速度和.只是第(2)題的路程和速度不是用具體數量來計算,而是用單位“1”和、來表示的.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一的第6、7題.
分數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課本第111-112頁的例4以及“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二的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能把稍復雜的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的有關知識系統化。
2、數學思考:能牢固掌握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
3、解決問題: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正確解答稍復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和學會聯系實際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二、復習梳理,再現知識。
1、復習一類應用題。
(1)復習鞏固。
屏幕出示兩條信息,生根據這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水彩畫50幅;蠟筆畫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組中相互說說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3)討論梳理。
比較歸納各題的相同點。
板書:找出單位“1”
2、復習二、三類應用題。
(1)復習鞏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蠟筆畫有80幅 b、水彩畫有50幅
35
c、水彩畫比蠟筆畫少— d、水彩畫是蠟筆畫的—
88
讓學生從以上信息中任選兩條,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2)交流探討。
屏幕出示四種情況。(略)
(3)總結梳理。
以上各題的解題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個數量作為單位“1”;再分析數量間的關系;選擇適當的方法解答。(后兩條板書)
(4)類推延伸。
教師點撥:如果把以上幾道應用題分率句中的分數改為百分數,你會做嗎?這說明什么?
小結:在一般情況下,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應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單位“1”,再分析數量間的關系,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算術或方程來解答。
三、加強聯系,綜合應用。
1、遷移方法,完成練習卷上的第1題練習。
(1)生獨立思考解答,后集體訂正。
(2)師小結。
2、出示“做一做”的第1題。
(1)生獨立思考解答,再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2)師點撥:廢品率、合格率之間的關系。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紙上的第2、3、4題。
2、講評。
五、總結歸納。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指導看書p111的例4,并補充完整。
六、布置作業。
練習二十二的第1、2、3、4題。
板書設計
1、找出單位“1”;
2、分析數量間的關系;
3、 選擇適當的方法解答。
《分數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
教學設計說明
安溪縣城關逸夫小學 吳雄鷹
復習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某一階段,以鞏固、梳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復習課上得輕松愉快又富有實效呢?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中提倡“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同樣,要上好數學復習課,也應該切實轉變復習方式,突出自主性、針對性、系統性,才能全面提高復習效率。現結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分數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談談具體做法。
一、啟發回憶,知識再現。
《課標》在“學段目標”中指出:“應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回憶,就是學生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回憶是復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知識再現是學生獨立聯想的有利時機,應盡最大可能讓他們獨立完成。因此,學生回憶時,教師不要過多地“插手”或“插嘴”,而是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龍飛鳳舞地寫,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盡量地給學生創造一些時間和空間。最終只有一個目的:把有關舊知回憶出來。例如,課伊始,教師通過課件顯示我校首屆藝術節百米繪畫比賽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與本節課有關的兩條信息,(水彩畫50幅,蠟筆畫80幅)自己提出問題,以達到激
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新大綱》的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蜜切聯系。這樣,學生通過互相啟發、聯想,很快地讓學過的知識得以再現。
二、合作交流,歸納梳理。
《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又在“學段目標”中強調“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復習一類應用題時,在學生根據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說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后,教師緊接著追問:“請大家比較一下,在解答這些具體問題時你是怎樣想的?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班級交流后,得出解題方法:從問題入手;找出單位“1”,并把單位“1”作除數;都是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在復習二、三類應用題時,教師讓學生從四條信息中自選出兩條相關的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再互相交流解題思路。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全過程,特別是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知識讓學生疏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突出了解題思路的開放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加強聯系,溝通思路。
溝通是復習課的鮮明特質。溝通不同于知識之間的簡單聯結,而是知識本質上的融合,要讓學生明白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因此,溝通時,既可讓學生提出疑問,也可由教師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這要看具體運作情況而定。比如,在復習二、三類應用題時,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充分討論,溝通解題思路的基礎上,弄清解題步驟:即弄清以哪個數量作為單位“1”;再分析數量間的關系;選擇適當的方法解答。這樣,學生在充分發言、互相補充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系統的、完整的、明確的知識網絡。接著,啟發學生聯想到百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如此訓練,加強了知識間的遷移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調動學生復習積極性,提高復習效果。
四、鞏固練習,綜合提高。
《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應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課上的練習側重于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因此應出示綜合性較強的習題讓學生練習,同時應注意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教學時,教師選擇了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議、練、說貫穿于整堂課,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比如,在“綜合應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精心設計了“連線題”,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選擇正確的算式;還讓學生完成課本上“做一做”即求“產品的合格率、廢品率”,說一說一批產品的合格率和廢品率有什么關系等問題,以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思維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