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教學設計(通用8篇)
《納稅》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稅收的作用,理解應納稅額、稅率的含義,了解常見稅種。
2、能運用百分數的知識正確地計算應納稅額。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實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 初步的實踐能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納稅的意義和應納稅額的正確計算。難點:理解稅種。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將有關數據做好統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以現實生活情境為背景,播放一段納稅人到辦稅廳納稅的錄像,并配上必要的聲音。所以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屏幕顯示)一天,校門口開店鋪的袁大叔到辦稅廳納稅,路上遇見小程。
小程:、袁大叔你去哪兒?
袁大叔:上辦稅廳納稅。
小程:哪有主動納稅的,傻瓜!
袁大叔: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讓學生說說他們倆誰做得對?為什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教學例題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習情境。認知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疑 ”產生于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這樣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教師:看了這段錄像,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后,教師指出: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課題:納稅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教學新課
1.了解納稅的作用.
(1)自主探索.
教師:觀察分析下面幾組信息,討論兩個問題:①什么是納稅?②為什么要納稅?
屏幕顯示:
①某汽車制造廠2001年12月生產小轎車銷售額865萬元,向國家繳稅金70萬元.
②某教師去年3月對外講學收入900元,向國家繳納稅金20元.
③2001年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其中稅收占15175億元.
④2001年,中央財政用于養老保險基金補貼、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補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等社會保障投入達982億元.
⑤2001年,中央財政用于支持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資金42億元.
⑥2001年,中央財政的教育支出達213億元.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
(2)合作交流.
學生圍繞討論的問題,向全班交流討論的情況,最后教師小結:納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你如果是一個應該納稅的人,應怎么辦?(主動納稅.)
(學生分小組討論、自主探索,教師要參與、指導討論。由于學生討論容易偏離重點,所以要注意把學生的討論引導到重點上來。如: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國家用收上來的稅款做什么?為什么要納稅等。)
2.理解稅種.
教師:結合課前的調查,在小組上討論,哪些行業要繳納哪些種類的稅?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引導.
學生討論后匯報討論情況,教師板書:
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
教師:你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理解嗎?請說給大家聽一聽.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運用實例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作適當的解釋.
提問:什么叫應繳納稅額?請結合你的理解舉例說明.
教師:根據下面一組信息,請說一說應繳納稅額各是多少?
屏幕顯示:
①頂天水泥廠2002年7月向國家繳納增值稅81.7萬元.
②華勝賓館2002年8月的營業額是940萬元,應向國家繳納營業稅47萬元.
③某卷煙廠2002年2月卷煙銷售額達3000萬元,應納消費稅是1200萬元.
④張老師的月工資收入是2400元,超出某標準1500元,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5元.
教師:什么叫稅率?你能寫出計算稅率的公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稅率=繳納稅款÷各種收入×100%
教師:各種收入是什么意思?請舉例說明.
教師:稅率的高低由國家統一規定,例如國家規定下面一些稅種的稅率一般是:
①增值稅17%(或13%).
②消費稅根據消費品種不同從3%到50%不等.
③營業稅分行業從3%至20%不等.如交通行業5%,娛樂行業20%.
④個人所得稅按收入的高低從5%到45%不等.
3.教學例6.
教師:根據你對稅率的理解,如何計算應納稅款?
出示例6,學生讀題.
教師:如何理解按營業額的5%納稅這句話?如何列式計算?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000×5%=150(萬元)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 “做一做”的題目,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訂正.
2.鞏固練習:
(1).某保險公司今年7月份的營業額為560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
5 %繳納營業稅,7月份應繳納營業稅款多少萬元?
(2).小紅的爸爸上月的應納稅所得額是420元,如果按5%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四、實踐活動
擬定一個以‘‘你對納稅知多少”為題,在課外開展一項實踐調查活動,并對調查情況作簡單分析,寫一篇調查報告。(可小組合作完成)
五、反思體驗
教師:請說一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怎樣去盡納稅的義務?
課后反思:
1、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習了百分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主要內容是通過納稅的意義、常見稅種和應納稅額等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2、本班學生總體上心理素質偏弱,實踐能力較低,以個人開展各種活動有些困難,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索、討論、實踐,這樣做能讓全體學生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3、理解稅種這個難點如何突破?《課標》明確提出:對于難點,可以采取適當分散、預作準備、多舉實例等辦法,加以解決。這就要結合課前的調查準備,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行業要繳納哪些種類的稅。我運用實例作適當的解釋,主要使學生理解常見稅種: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
4、葉圣陶說:“學習一定要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就知道得越真。”以‘‘你對納稅知多少”為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課外實踐調查活動,對調查情況作簡單分析,寫一篇調查報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也是新教學大綱著重強調的內容。
5、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預計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納稅的有關知識,并且在主體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將得到很好的發展,學生對數學將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6、不足之處:(1)對于學生的調查報告沒有做指導和評論。(2)一節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
《納稅》教學設計 篇2
《征稅和納稅》
(一)地位:
從教材體系來看,第三單元主要涉及收入與分配的問題,而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調節著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關系,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現實來看,依法誠信納稅,增強納稅意識,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是每一個學生必然經歷的現實問題。
(二)教學內容
1.容量大
2.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解決提高納稅人意識的問題。分兩個問題展開:
(1)為什么要納稅——稅收的本質和特點,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違法稅法受處罰)
(2)納什么稅——稅類和稅種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為什么要納稅)
增強納稅人意識;(難點)
稅收的基本特征
確立依據:該問題的現實緊迫性。
1.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主要稅類和稅種
(2)理解稅收的本質和特征,
(3)會辨別違反稅法的行為;
2.能力目標:
(1)提高對兩難問題的判斷的推理能力
(2)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增強納稅人意識
1.從學生生活出發,教學活動回歸學生生活世界的生態課程觀
2.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識建構觀
、
教學原則:啟發式教學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主要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三條線索
故事
《納稅》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設計】
山東省臨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 第二框《征稅和納稅》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八課《財政與稅收》中的第二框《征稅與納稅》一框內容。主要介紹稅收的含義、特征、種類及作為納稅人要依法納稅的相關知識,它是對財政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因為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識記稅收、稅收的基本特點、增值稅、個人所得稅。
2. 理解稅收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各種具體稅種的學習,提高學生辨別比較能力、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增強學生國家觀念,教育學生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愛國的具體表現,偷稅等行為是違法的,可恥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稅收的含義
2. 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
3. 依法納稅的重要性
四、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構建知識。
五、教學方法
1、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以問題帶動知識,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教材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3、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六、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資料,預習閱讀征稅和納稅的內容;認識稅收的種類。
2.教師收集有關征稅和納稅的時政材料;課前預習熟悉本節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 具有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請大家回憶財政收入的組成,說明財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什么。(財政收入由稅、利、債、費四部分組成,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
教師引導: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可見稅收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稅收的有關知識。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 稅收及其基本特征
1. 什么是稅收
教師:請同學閱讀教材68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教師點撥:從稅字的構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稅就是送給國家的農產品,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稅收的共同點就在于,都是交給國家的財富。請大家想一想,交給國家的稅收財富有沒有直接的補償?國家憑什么讓人們不得不交這部分財富?國家收取的這些財富有什么作用?
教師總結:稅收是沒有直接補償的,但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各項職能,國家必須收取一部分社會財富,形成國家財政收入。為此,國家依靠政權的力量,強制收取這部分收入。(歸納出稅收的本質)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國就有稅,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從稅收的含義中我們可以想到,稅收應該具有什么特點?
2. 稅收的特點
(1)強制性。請大家想一想,沒有政權力量作后盾,強制人們繳納,能不能獲得?(不能)
教師點評:強制性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主要標志。
(2)無償性。國家取得稅收收入,不需要償還納稅人,納稅人也不能提出回報要求。
(3)固定性。稅收是無償的、強制的,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社會矛盾,因此,國家征稅之前必須依法律形式,規定好征稅對象和稅收數額之間的比例,不能隨意變動、征收。當然,國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稅收政策。
稅收的這三個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教師點評:無償性要求必須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無償性決定了必須具有固定性。
【2】. 我國稅收的種類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具體稅收項目?
總結: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關稅等等。根據稅收的征稅對象,目前我國的稅收分為五大類,共20多種。請大家看教材69頁“名詞點擊”,了解一下五大類稅收的特點,看看它們都是針對什么對象征收的。
教師:在這些稅收種類中,影響最大的是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下面我們重點學習一下這兩種稅收。
1. 增值稅
增值稅屬于流轉稅,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其基本稅率是17%
計稅方法:增值稅=商品銷售額×稅率-上一環節已繳稅金(知識擴展)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這樣繳稅有什么好處呢?
(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防止前一環節企業偷漏稅,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有利于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2. 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稅收。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居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個人,以及不在我國境內居住和居住不滿一年,而從我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請大家看教材“相關鏈接”及有關圖表,了解個人所得稅有關征稅項目、發展情況和計稅辦法。
教師總結:近二十多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發展迅速,這也反映了我國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較大提 高。與增值稅的計稅方法不同,個人所得稅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稅辦法,就是個人所得越高,稅率越高,納稅人個人收入越多,繳納個人所得稅越多。
教師點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辦法是分段計算的,個人收入1600元以內不計稅,多余16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稅率分段計稅。請同學們計算教材所列題目。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這樣計算個人所得稅有什么意義呢?
教師點撥: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
【3】.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教師點撥:
1. 依法納稅的必要性
稅收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賴以存在和實現其各項職能的物質基礎。
我國的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有了收入,才能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因此,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自覺誠信納稅,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公民愛國的具體表現。
2. 偷稅、欠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
(1)偷稅
偷稅是指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規定,用欺騙、隱瞞等方式不繳或少繳應繳稅款的行為。如偽造、銷毀、涂改帳本和票據,隱瞞銷售收入等。
(2)欠稅
欠稅是指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的行為。
教師:請同學看教材72頁“相關鏈接”了解欠稅行為的特點和法律處罰規定。
(3)騙稅
騙稅是指納稅人用欺騙手段獲得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
教師:請同學看教材72頁“相關鏈接”了解騙稅行為的特點和法律處罰規定。
(4)抗稅
抗稅是指納稅人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
教師:請同學看教材72頁“相關鏈接”了解抗稅行為的特點和法律處罰規定。
3. 公民要增強稅收監督意識
教師:請同學看教材73頁“相關鏈接”思考公民如何維護國家稅收工作?
教師總結:公民是國家稅收的最終負稅人,應自覺增強稅收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監督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行為,關注稅收的征收和使用情況,對他們的違法行為進行批評、檢舉,維護國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稅收的有關知識,知道了稅收的特點和種類,重點介紹了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知道了它們的征稅對象和計稅方法。這對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國家稅收政策和稅收意義,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這節課我們還學習了依法納稅的有關知識,知道了依法納稅的必要性,各種違法行為的表現和應受到的法律制裁。這對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國家稅收政策,認識我國稅收的性質和意義,增強依法納稅意識,自覺抵制違法行為等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1、同學們把指導書上相關的知識做一做,以鞏固今天所學的“征稅和納稅”的知識點。
2、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下一課的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
九、板書設計
二、征稅和納稅
(一)稅收及其種類
1、含義:主體、目的、憑借、依據、地位
2、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3、種類:增值稅、個人所得稅
(二)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 依法納稅的必要性
2. 偷稅、欠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
3. 公民要增強稅收監督意識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多,相對于學生生活實際來講,有一定抽象性,在學習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稅收實例,讓學生深刻理解并能夠從自己實 踐中去理解,從而把握國家財政的實質,把握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意義。本課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并穿插學生各種活動在其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參 與活動的熱情,效果比較好。
《納稅》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98頁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稅收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2、通過學習,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納稅觀,懂得納稅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稅收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黑板出示幾組信息,讓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國家用收上來的稅款做什么?
2、師介紹常見的稅種: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
二、教學新課:
1、建立納稅概念,了解納稅的有關知識。
(1)師提問:你知道哪些有關納稅的知識?(提前布置學生作調查的)
(2)板書:應納稅額 稅率
2、討論:
(1)什么人需要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你身邊的哪些事物是國家用稅收款投資完成的?
3、小結:
(1)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4、建立納稅意識:
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稅,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5、了解有關納稅的專用名詞(師介紹):
6、小黑板出示例5:
(1)讀題,理解題意。
(2)說一說什么是營業稅。
(3)學生試做。
(4)集體交流。
三、鞏固練習(小黑板出示):
1、一家運輸公司十月的營業額是26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3%繳納營業稅,十月份應該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小紅的爸爸上月的應納稅所得額是420元,如果按5%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3、王濤把春節時得到的150元壓歲錢捐給四川災區,按照規定,匯費按匯款數的1%收取,王濤的匯款和匯費一共是多少錢?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練習二十三 第4題
六、思維訓練:
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月收入扣除1600元后,余額不超過500元的部分要按5%的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余額在500~2000元的部分按10%繳納個人所得稅。周師傅和楊師傅的工資分別是2060元和2850元,他們分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納稅》教學設計 篇5
一、說教材
納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年版新編入小學教材的內容,安排在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習了百分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主要內容是通過納稅的意義、常見稅種和應納稅額等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納稅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必須了解和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社會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這也是把納稅知識編入小學教材的重要原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納稅的意義和應納稅額的正確計算。難點:理解稅種。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
①剛學過的百分數知識。學生總體上掌握得較好,較牢,計算應納稅額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應納稅額的計算學生較容易接受。
②學生對納稅知識了解非常少,應做好課前準備。
2、心理、能力基礎。本班學生總體上心理素質偏弱,實踐能力較低,以個人開展各種活動有些困難,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索、討論、實踐。
三、說目標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的有關精神,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達到以下幾點目標:
1、使學生明確納稅的意義、理解應納稅額、稅率的含義,了解常見稅種。
2、能運用百分數的知識正確地計算應納稅額。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實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說思路
1、課前準備
2、課時探索:情境引入→新授→鞏固練習→反思體驗→布置作業。
3、課后實踐
五、說教學
(一)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將有關數據記錄下來。這不僅為學習新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更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二)情境引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教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習情境。認知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疑產生于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屏幕顯示)一天,校門口開店鋪的黃大媽到辦稅廳納稅,路上遇見小劉。
小劉:黃大媽、你去哪兒?
黃大媽:上辦稅廳納稅。
小劉:哪有主動納稅的,傻瓜!
黃大媽: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納稅》教學設計 篇6
一、激趣引入
板書課題:納稅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后,教師指出: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二、教學新課
1.了解納稅的作用.
(1)自主探索.
教師:觀察分析下面幾組信息,討論兩個問題:①什么是納稅?②為什么要納稅?
屏幕顯示:
①某汽車制造廠2001年12月生產小轎車銷售額865萬元,向國家繳稅金70萬元.
②某教師去年3月對外講學收入900元,向國家繳納稅金20元.
③2001年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其中稅收占15175億元.
④2001年,中央財政用于養老保險基金補貼、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補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等社會保障投入達982億元.
⑤2001年,中央財政用于支持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資金42億元.
⑥2001年,中央財政的教育支出達213億元.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
(2)合作交流.
學生圍繞討論的問題,向全班交流討論的情況,最后教師小結:納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你如果是一個應該納稅的人,應怎么辦?(主動納稅.)
2.理解稅種.
教師:結合課前的調查,在小組上討論,哪些行業要繳納哪些種類的稅?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引導.
學生討論后匯報討論情況,教師板書:
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
教師:你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理解嗎?請說給大家聽一聽.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運用實例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作適當的解釋.
提問:什么叫應繳納稅額?請結合你的理解舉例說明.
教師:根據下面一組信息,請說一說應繳納稅額各是多少?
屏幕顯示:
①頂天水泥廠2002年7月向國家繳納增值稅81.7萬元.
②華勝賓館2002年8月的營業額是940萬元,應向國家繳納營業稅47萬元.
③某卷煙廠2002年2月卷煙銷售額達3000萬元,應納消費稅是1200萬元.
④張老師的月工資收入是1400元,超出某標準800元,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20元.
教師:什么叫稅率?你能寫出計算稅率的公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稅率= ×100%
教師:各種收入是什么意思?請舉例說明.
教師:稅率的高低由國家統一規定,例如國家規定下面一些稅種的稅率一般是:
①增值稅17%(或13%).
②消費稅根據消費品種不同從3%到50%不等.
③營業稅分行業從3%至20%不等.如交通行業5%,娛樂行業20%.
④個人所得稅按收入的高低從5%到45%不等.
3.教學例6.
教師:根據你對稅率的理解,如何計算應納稅款?
出示例6,學生讀題.
教師:如何理解按營業額的5%納稅這句話?如何列式計算?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000×5%=150(萬元)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頁中“做一做”的題目,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訂正.
2.做練習三十二的第1~4題.
第1~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第4題學生讀題后提問:應納所得稅額420元是什么意思?應按什么的5%納個人所得稅?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
第5題叫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做后交流他們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
四、實踐活動
擬定一個與稅收有關的題目,在課外開展一項實踐調查活動.并對調查情況作簡單分析,寫一篇調查報告.(可小組合作完成.)
五、反思體驗
教師:請說一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怎樣去盡納稅的義務?
《納稅》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本課教學我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含義;理解二者的區別和聯系;結合典型事例,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認識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指出偷稅、欠稅、騙稅和抗稅是違法行為,應負法律責任。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辨別比較能力,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樹立依法納稅的意識,使學生懂得自覺納稅是愛國行為,偷稅欠稅等行為是可恥的違法的;同時使學生懂得既要有自覺納稅意識,也要有監督稅務機關的執法行為、關心國家對稅收的使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二)說教學內容
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
《依法納稅》這一框題的內容在《經濟生活》這一整體中是一個重點內容,因其內容反映了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稅收”;并且它的內容較之“分配方式”“財政”等內容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政治學科新課程改革“貼近生活”、“幫助學生參與當代經濟生活”理念的要求。
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1)編排特點:《依法納稅》是《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中的最后一框題,是第九課《征稅和納稅》的重點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2)教學重點:“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教學重點。
(3)教學難點:“納稅人與負稅人”的'關系是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對象
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稅收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以及稅收及其種類等相關內容,并且南莊本地有大量的企業,學生對納稅人納稅特別是本地企業的納稅有著一定的感性認識。但高一學生接觸和了解的生活實際有限,學生的知識儲備比較少,本課內容對他們而言有一定難度。
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
觀察發現法、思考評價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是在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本課內容以探究活動為主,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討論,既活躍了思維,拓展了視野,也增強了自信。另外還要用不同的尺度去合理地評價學生。要使每一位學生認識到自己是能學好的,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學策略
教學設計思路
為實現師互動共進,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探究性學習,我將本堂課教學設計思路定位在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突出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多結合學生生活中特別是南莊本地和佛山地區的實例,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在生活現實的情景中體悟道理,學會參與當代經濟生活。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直觀演示法、集體討論法、講練結合法等。
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情景演示視頻、相關案例圖文演示、學生喜聞樂見的fLAsH動畫、歌曲等,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稅收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直接或間接與納稅發生聯系:
1、探究活動一。
2、播放情景短片《納稅與我無關?》
3、展示生活場景:銀行取款、超市購物等集體討論,并發表自己對短片和情景展示的看法,形成認識:人人都與納稅有聯系。
講授新課一:納稅人與負稅人。
1、納稅人與負稅人的含義。
2、納稅人與負稅人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人人都是負稅人。
二: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為什么要依法納稅
2、違反稅法的現象
3、樹立權利和義務意識
4、探究活動二:《我當一回稅務官》
5、采用材料分析法
6、結合南莊和佛山本地實例
7、分析四種違稅現象及處罰
8、并用圖表歸納整理這塊內容。
9、播放fLAsH歌曲《十年》
10、探究活動三:播放短片《買掌上電腦》和《拆來拆去的市中心雕塑》通過對各種動畫和現實材料的了解,進行積極的探究活動,從而明白稅收的性質,樹立依法納稅的思想,敢于跟違反稅法的現象作斗爭,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并積極行使對稅收工作的監督權。
(五)說教學評價
本節課我在教學中主要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自己身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力求體現《經濟生活》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求。整節課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主,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輔助材料豐富多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講練結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最后安排了一個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利用所學本課知識設計稅收宣傳口號,體現了思想政治課“服務生活”的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納稅》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有關稅收的一些知識,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交流,會計算應納稅額。
2、 過程與方法:利用分數乘法的意義,遷移知識,培養遷移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納稅觀,懂得依法納稅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納稅,教師點撥。
1、師:我們周圍很多人都喜歡買彩票,奉獻愛心,贏取好運,小華的爸爸也買了,中了一等獎, 30萬元,請問這30萬元,小華的爸爸能全部得到嗎?
(生:不能,要納稅) 師:要依法納稅。(板書:納稅)
2、師:大家課下都了解了相關知識,那么誰來說一說什么是納稅?國家為什么要征稅?
3、師:稅收的作用可真不小。想想你經常去玩的休閑場所有哪些?
師:這些供人們娛樂休閑的場所就是國家用稅收的錢為我們建造的!
(板書:發展公益事業)
師:你了解到有哪些納稅的種類?
4、師:同學們提到了稅率、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
(板書;應納稅額、收入,稅率)
請你說說對這幾個概念的理解。
師;大家對這幾個概念理解的還是相當到位的。稅率是稅收的標準與依據,納稅的種類不同,稅率就不同,國家都有明確的規定。
5.說一說下面的每條信息中應納稅額、各種收入和稅率分別是多少?
(讓學生指準了,摁住了,其他同學盯緊了。)
(1)東強公司2005年全年的銷售額是4400萬元,按銷售額的5%繳納增值稅220萬元。
(2)錦江賓館2006年上半年營業額是840萬元,按營業額的4%向國家繳納營業稅33.6萬元。(師:請你說一說這里4%的意思是什么?)
(二) 師生共同學習生活中的納稅問題
1、師:休閑娛樂場所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和歡樂!其實,隨著城市的發展,臨沂許多行業也都是蒸蒸日上,就拿我們最熟悉的餐飲業來說,你都知道臨沂有哪些大型賓館飯店?
師:他們不僅方便了市民,也給國家做出了哪些貢獻呢?下面是老師收集到的一家飯店的營業額情況。
2、出示例題,學生讀題。
臨沂a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提問:想一想,題里的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計算?試試看!
(讓c組同學板演)
3、強調:求應納稅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這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板書:百分數的應用)
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要用乘法進行計算,我們把以前所學的知識,拿到這里來解決新問題,這在數學上叫做遷移。
(板書:遷移)
4、123頁做一做。(讓d組同學板演)
5、其實臨沂還有許多企業也和這些飯店一樣為本市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觀察表格中的應納稅額,經營者將這么多的錢都交給了國家,國家又把它用在了我們身上,你不想對繳納稅款的經營者說點什么嗎?
6、123頁的第2題。(只列式不計算)
師:據統計,我市每年財政收入中,香煙的稅收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你們家有吸煙的嗎?(異口同聲:有)你們猜猜香煙的稅率是多少?(學生猜)你知道香煙的稅率為什么這么高嗎?近年來很多青少年加入到吸煙者的行列,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
三、應用拓展。
1、我們再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題目:老師收集到百貨大樓2006年共納稅1800萬元,稅率是5%,你能知道這個大樓2006的營業額是多少萬元嗎?
2、學生自己思考,說出公式后,(讓b組同學板演)。
3、讓我們觀察表格中的銷售額。
師:看到了如此驚人的數額,我忍不住想問?這么大的數額的錢從哪來的呢?
師:啊!有你!有她!也有我!老師,同學,還有社會上的其他公民。這樣說來,我們每一個消費者就是間接的納稅人了。而我們繳納的稅款,國家又用在了我們自己身上,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也是國家納稅的根本原則。
4、師: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工資也增長了,按新稅法的規定,個人工資減掉規定部分剩下的錢,都要按照一定的稅率交個人所得稅。
課本123頁第4題。你對應納稅所得額是怎樣理解的?
(列式不計算)
5、師:這420元是這位老師的月工資嗎?再做一道題。
老師的月工資是2000元,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每月工資超過1600元的部分,應按5%的稅率交納個人所得稅,老師每月應繳納多少元?(讓a組同學板演)
6、再次觀察表格中的應納稅額,有多,有少,你怎樣看待交稅數額的多少?(讓學生發表意見)
師:每個人能力有大小,納稅的額度也不一樣,雖然我個人繳納的稅款微不足道,但我感到自己為社會盡了微薄之力,有時也能找到一種很神圣的感覺。掙錢多的多交稅,掙錢少的少交稅,也體現了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
(板書:維護社會公平)
7、有那么多休閑場所供我們游玩,人與人之間有那么公平,社會就變得更加?(板書:和諧)
師:國家創建和諧社會,我們班級就要創建?(和諧班級),所以我們的班牌上提的口號是什么?(走進陽光地帶,構建和諧班級)
四、總結全課
1、說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現在要做一個稅法的義務宣傳員,長大后做一名依法納稅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