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克的認識(通用14篇)

克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3-08-15

克的認識(通用14篇)

克的認識 篇1

  教材簡析:這部分內容包括克的認識,以及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兩個部分。教材先從食品包裝袋上標明的計量單位“克”引出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體會克的產生也是實際測量的需要。然后認識大小不同的砝碼,安排用天平稱出10克黃豆,讓學生體會1克很輕;再實際掂一掂2分硬幣等物品,豐富對1克的認識,初步形成1克的觀念。接著通過用秤稱兩袋500克的食鹽,引導學生發現1千克=1000克。

  教學內容:p 33——35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單位。

  2、 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誰來說一說,1千克的物體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嗎?

  小結:千克是一個比較大的質量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單位。還有一些比較輕的物品又用什么單位來稱量呢?

  講述:克也是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來作單位。克的符號是g。

  二、動手使,解決問題

  1、認識天平

  出示天平并介紹。

  2、稱出10克的黃豆

  學生分組活動稱出10克重的黃豆。教師巡視。

  問:10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交流匯報。

  問:根據我們數出的結果,你又想到了什么?

  感受1克黃豆的重量。

  3、感受1克的重量

  ⑴分組掂一掂準備好的2分硬幣。

  問:2分硬幣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

  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學生尺,

  問: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幣比,哪個更輕些?一把學生尺和一枚2分硬幣比呢?

  交流匯報。

  一根羽毛比1克重還是輕?一把學生尺呢?

  4、學習用克稱物品的重量。

  p34水果圖

  問:你能看出圖中物品的重量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我們在稱物品重量或是看圖了解物品重量時,首先要觀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讀出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的進率

  出示一袋蜜棗,這袋蜜棗的重量是500克,那么兩袋這樣的蜜棗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把這兩袋蜜棗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上稱一稱,問:這個臺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為單位的?看一看這兩袋蜜棗有多重?

  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1千克=1000克。

  6、完成“試一試“

  談話:用彈簧秤稱出一本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學生活動。

  掂一掂: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比一比輕重。

  稱一稱:文具盒的重量。

  比一比:估測和稱量的結果。

  班級交流。

  三、課堂練習,鞏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1、第1題

  觀察插圖,指名回答書上的問題,再體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為單位的?

  2、第2題

  讓學生猜一猜這三種物品比1克輕還是重?實際掂一掂,在比較中加深對1克有多重的體會。

  3、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出答案。

  問:你是怎么想的?

  4、第4題

  出示圖,指名說說圖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嗎?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樣子稱一稱,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

  四、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談話: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克,知道了克是一個比較小的質量單位,在表示比較輕的物品重量時常用到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克和千克做單位的。

  教后小記:

克的認識 篇2

  一、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克”,了解1克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1克的具體觀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學會簡單的化聚。

  3.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并滲透實踐第一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認識重量單位克和重量單位的化聚。

  2.難點:建立1克的具體觀念。

  3.關鍵:讓學生親自感知1克的重量。

  三、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蘋果、梨、天平、洗衣粉(1千克)、幻燈片、硬幣、雞蛋、臺秤。

  2.學具:洗衣粉、學生每人帶10個2分硬幣、一支粉筆、數粒黃豆。

  四、教學過程 

  (一)設疑引趣

  1.師:今天小兔和小象要到小貓家做客,看看它們都帶了些什么呢?    (出示:蘋果、梨)

  小兔:我的蘋果又大又圓,一定比你的梨重。

  小象:我的梨比你的蘋果高,一定比你的蘋果重。

  師:小朋友,你們說,蘋果和梨哪個重呢?(議論)

  怎么辦?(用手掂一掂,學生意見不一)

  2.到底誰重誰輕?光靠手掂很難說準確,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裁判”,叫“天平”。

  (二)指導探索

  1.認識天平。

  (1)師:它很像一個“機器人”,長著一對長長的手臂,兩只大手托著兩只盤子,叫秤盤,可以上下擺動。頭上長著一根指針,當兩邊盤子里物品一樣重時,指針就指向哪兒?(中間的刻度線)

  (2)下面我們就來稱一稱,(把蘋果和梨同時放到天平的兩個盤子里),觀察指針的情況,你發現了什么?(指針向左偏,說明左邊蘋果的重量比右邊的梨重)這跟小朋友玩過的什么差不多?(蹺蹺板)通過天平我們可以比較準確地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2.認識重量單位“克”。

  (1)天平除了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來物體的重量。這時就要用到重量單位,我們已經學過的重量單位是什么?(千克)老師這里有1袋洗衣粉,大家看看它的重量是多少呢?(1千克)請每個小朋友輪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板書:1千克)

  (2)再請一些小朋友掂一掂蘋果或梨的重量,有沒有1千克那么重?    師:不到1千克的物體重量,我們可以用什么作單位呢?(生:克)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克”。(板書:)

  (3)那1克到底有多重呢?(出示)這是砝碼,它用來稱物品的重量,它們大小不一,標的刻度也是不一樣的。有100克、50克、20克、10克、5克。再看橫在這兒的叫游標,也可以幫助我們稱物品的重量。老師把它移到1,就是(1克)。(板書)(克的單位符號g)(齊讀)這是一個2分硬幣,(輕輕地放到左邊),你發現了什么?(一樣重,一個2分硬幣重1克)(板書:1克:1個2分硬幣)

  3.體會“1克”的實際重量。

  (1)掂一掂:每人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很輕,有一丁點兒重,幾乎沒有感覺)

  (2)稱一稱:在我們的桌上還有許多黃豆。大家拿出一個2分硬幣和一粒黃豆,掂一掂,一粒黃豆有1克嗎?(不到1克)那幾粒黃豆的重量大約是1克呢?(小組合作試著稱一稱)

  (巡視)師:大概幾粒?(3粒、4粒、5粒)這樣吧!老師請1位同學上來,輕輕地往里面放黃豆,看看放幾粒的時候差不多1克重,好嗎?(學生嘗試放黃豆)指針在中間,看來,大概幾粒黃豆是1克?(板書:5粒黃豆)把5粒黃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記住它的重量是多少?

  4.感受“幾克”、“幾十克”等重量。

  (1)師:老師還想稱一下物體。把游標撥回“0”(出示雞蛋)先猜猜看,雞蛋大約有多重?可以拿起來掂一掂。

  (2)看誰估計得比較準確呢?我們可以稱一稱。一般把物品放到這一邊,(放好)砝碼放到那一邊。各小組商量一下,先放哪個砝碼比較合適。這個砝碼是多少呢?(50g)也就是說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每個小朋友輪流掂一掂。

  (3)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標出來。請大家把自己帶來的物品的重量介紹給大家。

  (4)剛才我們知道了很多物體的重量。現在我們用手去掂一掂,按次序輪過來,每人把每件物品都掂一遍。感覺到了嗎?

  (5)應用:估計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

  梨          鹽        啤酒        排球

  150(  )   1(  )   300(  )   250(  )

  5.克與千克的換算。

  (1)(出示兩件500克重的物品)剛才我們知道了這兩件物品的重量都是500克,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呢?怎么算?500克+500克=1000克。我們用臺秤來稱一稱,看看一共有多重呢?(1千克)所以1千克和1000克,怎么樣?(板書:1千克=1000克)(注意讀法)

  (2)那2千克等于多少克呢?(出示)為什么?

  (生:因為1千克等于1000克,2千克就等于2000克。)(師:2千克里面有幾個1000克?2個1000克就是2000克。)

  (3)鞏固:那么3千克=(    )克,1千克200克=(    )克呢?你是怎么想的?

  (4)我們再來看看這瓶油,重3500克,相當于幾千克幾克?

  A.想一想:3500克=(    )千克(    )克

  B.你是怎樣想的?

  1000克=1千克,3500克里面有3個1000克還多500克,所以3500克=3千克500克。

  (5)試一試:8000克=(    )千克(讀準確),4208克=(   )千克(   )克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四)知識內化

  1.估計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并用線連起來。(口答)

  2.練一練書中91頁4、5題。

  (1)生獨立完成。

  (2)交流校對說思考過程。(2千克500克,8060克=(  )千克(  )克說想法)

  3.拓展延伸。(思考題)

克的認識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學具準備:1枚二分硬幣、1袋食鹽(1千克)。

  學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你已經學習過那些質量單位?你能說一說嗎?

  2. 請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鹽,感受一下有多重。

  3. 你還能掂出你身邊的物品有多重嗎?(隨便找)

  (二)認識質量單位克

  1. 建立質量單位克的觀念

  a.請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幣有多重, 你能說出它的質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嗎?

  b. 1枚二分硬幣太輕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質量不太方便,我們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克來表示它的質量。記住哦:1枚二分硬幣大約重1克。克還可以用g來表示。

  c.你還能列舉其它例子,說一說1克有多重嗎?

  d.通過用天平稱量我們知道:兩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約1克。還有……

  e.察看身邊物品的質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面的質量是( )g,

  一袋餅干的質量是( )g,

  一塊巧克力的質量是( )g,

  一袋牛奶的質量是( )g,

  ……

  2. 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1千克=1000克)

  a. 我們已經認識了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聯系呢?

  1千克=1000克

  b. 結合身邊的例子,說一說,1千克有多重。

  ( )袋方便面1千克,

  ( )幾袋牛奶1千克,

  ……

  c. 克和千克的辨析

  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和千克)答案

  2 300 150 450

  (三)練習

  1. 是真是假,請根據下面有關物體質量的敘述,判斷這些敘述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寫出正確的答案。

  前前今年9歲,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61克,他每天早上能吃掉50千克的雞蛋一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200kg的饅頭3個,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能把將近1g的米飯吃光。

  體重已達61克

  吃掉50千克的雞蛋

  250克的牛奶( )

  200kg的饅頭( )

  將近1g的米飯( )

  2. 1千克=( )克 1kg =( )g

  3. 填空:

克的認識 篇4

  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9-41頁,完成"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

  1、知道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2、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可以眼睛觀察,用手掂、用秤稱,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測輕物品的重量,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軟件、天平、(大豆、圖釘、2分幣、橡皮等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

  課前學生表演唱《小熊請客》。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來了,(屏幕顯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貓、小狗帶著禮物來了(屏幕顯示小貓、小狗)。咦,它們怎么吵起來了。〔錄音:"我的蝦條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蝦條重。"〕它們誰也不讓誰。這時,電腦博士來了,(屏幕顯示電腦博士)〔錄音:別吵別吵,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數學宮,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嗎?〕

  電腦博士在數學宮中設了三個關,要小朋友闖關,比比哪組最先闖過去?

  二、逐層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比較物品的輕重,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1、看看說說

  (1)用眼睛觀察:兩塊大小不同的橡皮,說說哪塊重?

  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2)教師指出:我們不知道盒里裝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觀察,比不出它們的輕重,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3)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聽聽電腦博士的建議〔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觀察,應用手掂一掂。〕

  2、掂掂說說

  (1)用手掂一掂: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一粒阿爾卑斯糖和2個2分幣,說說哪個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2)教師提問:到底誰重?誰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3)學生討論回答后,再聽聽電腦博士的話〔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用手掂,應用秤稱一稱。〕

  3、稱稱說說

  (1)認識天平。屏幕顯示天平,并依次閃爍各部分及其名稱。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盤一般放要稱的,右盤一般放砝碼。當指針在標尺中間,天平兩端平衡,兩邊重量相等;指針偏向左端,說明左邊重;指針偏向右端,說明右邊重。

  (3)比較物品的輕重。

  學生跟著屏幕操作,左盤放一粒糖,右盤放2個2分幣。觀察指針說說誰重?

  (4)設疑:右盤放幾個2分幣,能使天平平衡?

  學生嘗試操作,根據回答屏幕顯示:1粒糖=3個2分幣重

  (5)小結過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稱物品的重量,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板書:"克"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兩遍。

  第二層次: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1)1克有多重呢?(出示2分幣)1個2分幣約重1克,老師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個放在手上掂一掂。

  (2)剛才我們稱出一粒糖大約等于3個2分幣重,那么大約重幾克?(3克)

  學生輪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們就把1個2分幣當作一克的砝碼,來稱稱物品的重量。(學生分組操作)

  A、稱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盤放1個2分幣,左盤放幾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約重幾克?讀一讀,小組輪流掂一掂。

  B、稱15個圖釘 學生操作:15個圖釘大約重幾克?

  小組匯報后,教師指出:圖釘有大有小,因此,15個圖釘有的大約重7克,有的約重8克,書上告訴我們15個圖釘大約重10克,這些都對。

  小組輪流掂一掂。

  C、稱1支粉筆、1把小刀

  學生操作后交流,讀一讀,再輪流掂一掂。

  D、讀一讀,下面物品大約重幾克。(屏幕顯示:1本數學教科書大約重174克,1瓶墨水大約重156克)

  學生讀后,師指出:如果還用2分幣代替砝碼稱,要放174個或156個2分幣,多麻煩,現在應用砝碼來稱(出示砝碼)

  學生輪流掂一掂數學書、墨水瓶

  (4)完成40頁的試一試

  游戲:猜一猜。采用拍讀形式,讓學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凍、旺旺煎豆,估測大約重幾克,哪組最接近實際重量,獎品就歸哪組。

  三、鞏固練習,促進提高

  1、完成41頁想想做做1、2、3兩題.(第二關)

  2、思考題(第三關):屏幕重現動畫,比比是小貓的蝦條重,還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讀包裝袋上標的重量,板書:"g",并說明它也表示克。

  3、 指導實際應用:學生讀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裝上標的重量,并掂一掂。

  4、課外作業 :放學后,跟爸爸媽媽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總結,再揭情思

  (屏幕再現電腦博士〔錄音:小朋友,你們好,今天你們學行可認真了。你們在數學宮闖過了一道道難關,認識了克,學會了比較物品的輕重,但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去探索。小朋友,再見!〕

克的認識 篇5

  教學內容 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克".

  2.通過實踐活動,親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觀念.

  3.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各稱:

  李小明身高1( ) 48( ),體重45( )

  問:在米,厘米,千克三個單位中,哪一個是計量物體重量的 除千克之外,你還知道表示物體重量的單位是什么嗎

  揭題: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認識另外兩個重量:克和噸.首先,我們來認識克.

  (板書:克的認識)

  1克到底有多重 它和千克有什么關系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講授新課

  1.克的認識

  (1)克用符號"g"表示,指導書寫.

  (2)介紹天平.

  ①教師用實物逐一介紹天平的各部分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及使用方法.

  ②天平可以比較出物品的輕重.教師演示;(天平兩個托盤中分別放入兩個重量不等的砝碼,引導學生觀察天平的傾斜情況,得出天平的指針向哪邊傾斜,哪邊物品就重).

  (3)建立1克的實際觀念.

  師導入:天平除可比較物品輕重外,最主要的作用是稱量物品的重量.怎樣用天平稱量物品 我們稱幾種物品來看.(事先選定的)

  ①師演示(天平左邊放一枚2分硬幣,右邊放入1克的砝碼.)

  指導觀察:天平的指針指在什么位置 說明一枚2分硬幣的重量大約是多少 (一枚2分硬幣的重量大約是1克.)

  ②師把天平的右邊托盤中2分硬幣取下,換一粒花生米,使指針又指在標尺中央.指導觀察天平后提問:一粒花生米的重量是多少 (一粒花生米的重量大約是1克.)

  ③請你猜一猜.

  老師手拿一張32開白紙:誰知道,這張紙的重量大約是幾克 (指生猜出不同的重量).用天平驗證:這張紙的重量大約是1克.

  老師手托一把黃豆:誰再猜一猜,這樣的黃豆,幾粒大約重1克 (生說答案不一)用天平驗證:4粒黃豆的重量大約是1克.

  ④我們用天平稱量了幾種物品 誰的重量是1克 讓生親自感知1克的重量:用手親自掂一掂2分硬幣,一粒花生米,一張32開紙,四粒黃豆.

  指導比較:請同學們按老師說的掂一掂.

  左手掂一枚2分硬幣,右手掂一張紙.問:這兩種物品什么一樣 什么不一樣 (引導學生了解兩者重量一樣,大小不一樣.)

  左手掂4粒黃豆.右手掂一粒花生米.問:你發現什么了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物品重量相等,數量不相等.)

  判斷題:①大的物品比小的物品重.( )

  ②個數少的物品一定比個數多的輕.( )

  師小結:我們通過用天平稱量,知道了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又親手掂出了1克到底是多重.下面我們再認識幾種稱量工具.

  2.介紹盤秤

  (1)(拿實物)你認識這是什么秤 你在哪見過這樣的秤

  (2)介紹盤秤使用方法.

  3.用彈簧秤感知操作:

  (1)(投影)這是什么秤 指名分別指出100克,300克,500克的位置.

  (指導讀數)看彈簧秤上0—100克之間分成幾個小格 每一格表示多少克 師抽拉片,指導學生讀出60克,270克,430克的重量.

  (2)操作實踐(看誰稱得快)

  ①讓每人稱一稱自己的文具盒,數學書,鋼筆的重量,再掂一掂它們的重量.

  ②每兩人一組,用老師發的塑料袋,稱出100克的沙子.老師巡視,指導.

  ③100克,100克地稱出10袋沙子.

  ④推理: 1袋沙子重100克,這樣的 2袋重多少克 3袋重多少克 5袋呢 10袋呢

  用彈簧秤驗證:3個100克是300克,5個100克是500克.

  4.克和千克的關系

  問:①10袋100克的沙子是多重 (板書:1000克)

  引導1000克是幾千克呢 用盤秤稱10袋沙子,指名讀數,(1千克)掂一掂1千克的重量.

  1000克是幾千克 (板:1千克)

  1千克是多少克 (1千克=1000克)

  千克和克誰大誰小 什么時候用克作單位 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合適

  小結:我們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時,我們稱量較輕的物品就用克作單位,稱量較重的物品時就用千克作單位.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投影)

  舒膚佳香皂 400( )

  鋼筆 20( )

  小鳥 2( )

  2.填空:(1)一枚2分硬幣重1克,5枚2分硬幣重( )克.

  (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

  3.判斷:(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

  (2)一個西紅柿重230克.( )

  (3)1千克棉花比 1000克鐵輕.( )

  4.小游戲:(請你稱一稱)

  王明要用500克的彈簧秤,稱出1千克的瓜子,他要怎樣稱 稱幾次 請你幫幫他.(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稱后)問:怎樣稱的最快.(稱2個500克.)

  四,課后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教學內容:克的認識(二稿)

  教學目標:體驗一克很輕,所占的體積一般很少,不過不同密度的物質,體積也是不一樣的.學會看秤,并了解生活中克的一些應用.

  教學過程:

  師:星期天老師去超市稱了一些巧克力,你們想吃嗎 不過,我想請你猜一猜,這里一共有多重

  (秤稱一下,)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不到一千克)那我們還能說是幾千克嗎 那該用什么單位呢 這么多巧克力又到底是多少克呢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1克有多重.有誰已經知道1克了嗎 你覺得一克怎么樣 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1體驗一克

  (1) 師:一個兩分的硬幣,大約正好是1克.

  (2)老師用天平稱出了1克黃豆,請你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粒 然后就把那五六粒黃豆放在手心掂一掂.

  (3)這一塊巧克力一共是5克,你能掰下一克嗎 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 嘗一嘗,這一克的巧克力有什么感覺 (你覺得一克的東西怎么樣 (很少,很輕,感覺不到)把剩下的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誰多咬了 請你再咬幾口,讓手上只剩下一克,會嗎

  (4)這是一個喝藥的量杯,上面有一些克度,一般寫著幾就是幾克.找到5那條刻度線,裝上水就是5克,所以一克水怎么樣

  (5)這是一個我們平時喝的可樂瓶,里頭好像什么也沒有,但是卻有什么 (空氣)這瓶里的空氣就正好是一克.你們覺得一克空氣怎么樣 (克雖然很輕,但一克空氣卻有很多.)

  (6)生活中你還能找到比一克經的東西嗎

  3會看秤

  (1)比一克輕的東西很少,我們所看到的大都比一克重,有的是幾十克,有的是幾百克,還有的是幾千克.

  瞧一瞧,你們帶來的好吃的,給大家猜一猜它是多少克

  (2)這些包裝袋上的多少克是怎么稱出來的呢 我們還是要來學習一下看秤.

  (3)瞧這個桔子是多少克 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個秤的一圈是勤 克,每一大格是100克,指針指著幾就是幾百克.)

  (4)我們再來看這些餅干,這包是 克,這包是 克,它們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克 你算一算呢 我們再來稱一稱,是不是一樣.

  4進率

  我們來看一包鹽是多少克 500克.兩包鹽就是多少克 誰能來寫一寫

  (1000)克.

  我們稱一下,你發現指針指著多少 這個一千克,你會寫下來嗎 1千克

  所以我們得到克和千克的關系是1000克=1千克

  (2)下面把書打開,你會解答書上練習嗎 (2千克= 克)

  5你知道嗎

  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使用克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好嗎

  (1)一個成人每天吃鹽的總質量不能超過6克.

  (2)1只蜜蜂采200萬朵花才500克蜜

  (3)中國刑法規定,販賣毒品50克以上即被叛除死刑.

  (4)上個星期六陳老師去味千拉面吃面,非常生氣,你知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嗎

  (5)除了稱一些食品會用到克,一些日用品中也會用到克.大家看一下這個三星手機廣告紙.你能找到里頭說明手機重量的數據嗎

  (6)還有一種情況不知道在家有沒有發現.請看下面一張超市的廣告紙.

  你能看的懂上面的介紹嗎 為什么它們都是寫的500克 我想問一下,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菜場買過菜 他們一般問賣菜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這東西是多少錢一斤 這一斤就是我們這里說的500克.但是斤是我們中國特有的質量單位,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很不方便,所以大概二十幾年前在一些超市或商場中取消了斤的用法.一般只在菜場上使用.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用"一斤"作單位,所以我們在超市里總是看到一些菜的價格還是使用了"一斤"的另外一種表示方法"500克".

  (7)那么現在買大粟,都說買一斤送半斤.也就是你買一斤的話,電子秤上要顯示多少克 0.750千克

  (8)老師也有一個不太明白的地方,一直都沒有時間去了解,就是有一些不同型號的a4紙,如果你不是在超市里買,而是去一些小店里買的話,老板會問你,你是要70克的,還是要80克 這里的70克,80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興趣的同學能幫老師去了解一下嗎

克的認識 篇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重點難點:

  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今天我們準備了這么多東西,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開個小超市,怎么樣?師生動手整理聘請超市小營業員

  二、我學會了嗎?

  1、小超市開業了!

  先請我們的營業員來介紹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點放在物品的質量)

  2、估一估,多少個香蕉大約重1千克?

  (估計后,可以稱一下進行驗證。)

  3、你喜歡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200個呢?

  5、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板書設計:

  1kg=1000g

  1t=1000kg

克的認識 篇7

  導與學目標:

  1、在同學們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的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建立1克、1千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在掂、估、稱、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會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超市內的問題、船的載重量等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導與學重點:克、千克、噸的認識和對常見物品質量的估計,

  導與學難點:建立克、千克、噸的質量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盤秤一個、天平若干、一袋鹽、一粒豆子等。

  學生準備:搜集關于克、千克、噸的有關資料、各種面值的硬幣等。

  導與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喜不喜歡進行賽跑比賽?假如老師在咱班進行以此賽跑比賽,你們愿不愿意參加?可是這次老師要給比賽增加一點難度,要求在咱班的和中(一胖一瘦兩個同學)選一個,背著他跑,如果要你選的話你會選誰?為什么?(同學們都選擇體重比較輕的同學)

  師:大家都一致同意選了,因為體重比較輕,而體重比較重。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千克、噸。(板書課題:克、千克、噸)的認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閱讀課本,檢查預習。

  出示預習提綱:

  ★觀察課本第二頁情境圖,請畫出你發現的數學信息。

  ★請根據你畫出的信息,提出有關克、千克、噸的問題,如果你所提問題與課本問題不同,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表示較輕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 )大約重1克;

  ★表示較重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約重1千克;1000克=( )千克。

  ★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約重1噸;1噸=( )千克。

  ★你用的什么方法知道的?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嘗試解決自主練習第1、2兩題。

  ★通過預習你有哪些收獲、疑惑以及發現,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1、請學生根據預習提綱,再次精讀課本。檢查預習提綱的填寫情況。

  2、按照預習提綱的順序,集體訂正,請把錯誤圈起來。

  第一是讀出你畫出的數學信息。

  第二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預設:1克、1千克、1噸各有多重?2千克、3噸有多重?等,對于課本上沒有的問題,老師重點板書,一會解決。第三、四、五因為都是填空的形式,所以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都應該填對。

  第三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預設:掂一掂 稱一稱、估一估等。

  第四通過預習你還有哪些疑惑?預設: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幣真的大約重1克嗎?3克、5克有多重呢?

  ★2袋食鹽真的重是1千克嗎?4千克有多重?

  ★1噸到底有多重?10噸有多重?……

  (二)動手操作,集體交流。

  (這個環節大膽放給孩子,通過預習有部分孩子一定知道怎么解決。老師適當進行引導理解)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幣真的大約重1克嗎?★2袋鹽真的重是1千克嗎?

  1、稱一稱。學生用天平稱來進行驗證。(向學生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及使用方法)

  2、掂一掂。1克、1千克的輕重。請你把1枚2分硬幣(1克)和兩袋食鹽(1千克)分別放在兩只手中掂一掂,感受輕重。

克的認識 篇8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在生活中雖然接觸過質量單位,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茫然。根據這一特點,本設計從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這兩個質量的實際“大小”,從而使學生正確掌握質量單位間的進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

  課前布置學生分別準備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讓學生深入生活,到超市進行調查。在選擇、購買商品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質量,拓寬了學生學習、體驗的空間,拉近了“克”“千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充分了解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從而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

  2.在活動中建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培養測量意識。

  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質量實際有多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質量的輕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使學生充分享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悅。同時通過對天平和秤的認識,使學生體驗測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測量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一枚2分硬幣 一支筆 一塊橡皮 兩袋重500克的鹽、一袋重1千克的面條等實物

  學生準備 一枚2分硬幣 分別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

  教學過程

  ⊙課前調查,了解信息

  1.課前布置學生深入生活,到市場、超市等場所調查、采集信息。

  2.調查內容: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3.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創設情境、關注質量

  1.請兩位同學舉起質量不同的兩袋物品給大家看,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這兩位同學的動作和表情,你發現了什么?

  (舉較重物品的同學很吃力……)

  師:物體有輕重之分,要表示物體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單位呢?

  (克、千克……)

  師:表示物體有多重,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的認識)

  2.學生介紹自己見過的秤。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設計意圖:巧妙利用“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學習中。

  ⊙操作實踐,形成概念

  1.認識“克”。

  (1)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認識克。

  (出示三樣物品:2分硬幣、一支筆、一塊橡皮)猜測哪樣物品的質量是1克。

  (學生自由猜測,師用天平稱量驗證)

  ①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稱一枚2分硬幣的過程。

  得出:一枚2分硬幣重約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書: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師:請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閉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克的認識 篇9

  一、看一看,比較物體的質量

  1.老師和同學誰重。

  (學生張齊和老師站在一起)

  師:我們倆站在一起,比一比,你能想到什么?

  生:錢老師高,張齊矮。

  師:也就是錢老師比張齊——

  生:高。

  師:張齊比錢老師——

  生:矮。

  師:這是在比高矮。還有誰想比什么啊?

  生:錢老師比張齊重。

  師:好,輕重比出來了。我比張齊重,張齊比我——

  生:輕。

  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你的個子大,張齊的個子小。

  生:大人食量比小孩大,大人比小孩吃得多,所以大人比小孩重。

  2.什么物體比較重。

  師:剛才幾位小朋友說張齊比我輕,我比張齊重,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來的。

  師:要比較兩樣東西或兩個人的輕重,我們可以用眼睛看。請你接著看一看周圍,還有哪樣東西比哪樣東西重,哪樣東西比哪樣東西輕?

  生:桌子比椅子重,椅子比桌子輕。

  生:房子比電燈重,電燈比房子輕。

  生:柱子比凳子重,凳子比柱子輕。

  ……

  師:這是一本語文書,我拿一把尺子出來。

  生:書重,尺子輕。

  師:“看一看”這個辦法行嗎?

  生:行。

  3.兩個一樣大的球誰重。

  師:接著老師再請你看一看,老師拿了兩個一模一樣的球(球用不透明的紙包著),一個是鐵做的鉛球,一個是用皮草做的壘球,那肯定是——

  生:用鐵做的重,用皮草做的輕。

  師:但是這兩個球是一模一樣的,你能看出哪個是鉛球,哪個是壘球嗎?

  生:(搖搖頭)看不出來。

  師:看來用眼睛看一看的辦法比較物體的質量有時是不行的。

  二、掂一掂,比較物體的質量

  1.兩個一樣大的球誰重。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能夠知道這兩個球究竟哪個重,哪個輕呢?

  生:用手掂一掂。

  師:請你來試試看。

  生:左邊重的是鉛球,右邊輕的是壘球。

  師:對了,有時候我們看一看就能看出來了,但有時候看不出來,我們還可以用手去掂一掂誰重誰輕。

  師:請你掂一掂桌上的東西,哪樣重哪樣輕?

  (生嘗試)

  師:這說明“掂一掂”這種辦法怎么樣?

  生:可以!

  2.掂一掂質量非常接近的兩個物體。

  師:看來“掂一掂”也是個好辦法。請你左手拿著語文作業本,右手拿著數學作業本,掂一掂,掂出什么來了嗎?

  生:數學作業本比語文作業本重。

  生:我覺得語文作業本比數學作業本重。

  生:我覺得兩個作業本一樣重。

  師:啊呀!兩個作業本比較,用手掂一掂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這怎么辦呢?說明了什么呢?

  生:兩個東西差不多的時候,“掂一掂”也不行了。

  師:那怎么辦呢?

  生:稱一稱。

  ……

克的認識 篇10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三、課堂實錄

  教具準備:天平、盤秤、牛奶、黃豆、回形針、花生米、軍棋、2分硬幣、蘋果、雞蛋等等,教學課件。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筆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么抱也抱不起來。

  (評析自然引入“輕”“重”。)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么發現?

  生:輕,重。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筆θ醚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評析通過“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戲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體有輕重的區別,激發了學生學習稱物體的欲望,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被惚ń渙骺吻笆占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

  (評析喚醒學生生活中有關質量的經驗。)

  生1: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

  生2: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生匯報:1包火腿腸有500克、一根火腿腸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餅干500克,1個“小啞鈴”面包1千克……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評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輕重引入表示輕、重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比鮮凍印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比如:剛才兩個同學的體重、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么辦?

  (評析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

  生: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的準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見過?

  生匯報: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課件介紹各種秤的簡單使用。

  (評析使用課件適時,恰當。)

  盤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品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會自動顯示物品的質量。

  彈簧秤:把物品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品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品的質量。

  3奔虻ソ檣芴炱膠團壇擁撓梅ā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臺天平和一個盤秤。老師簡單介紹天平各部分的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砝碼……(邊指邊說)

  師: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邊的盤里放上要稱的物品,然后在右邊的盤里放上砝碼,直到天平的指針在標尺的中間為止。這時天平平衡表示兩端的質量相等,計算出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盤中物品的質量。(邊操作邊介紹)同學們桌上的天平,老師已經調試好了,在使用的時候,右邊放砝碼,左邊放物品,打開紅色的砝碼盒,里面有一個小鑷子,一定要用小鑷子來夾取砝碼,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會腐蝕砝碼。現在用小鑷子夾取每個砝碼認識一下每個砝碼的質量是多少。

  學生分組認識砝碼。

  師:現在同學們把1克的砝碼放在盤秤的盤里,看看秤的指針有什么變化?

  生:指針稍微動了一點點。

  師:指針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現在同學們每人選不同克數的砝碼,看看指針的位置在哪里,那個地方就是砝碼的質量。

  學生分組結合砝碼,熟悉盤秤的使用方法。

  4比鮮犢恕

  (1)稱一稱。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盤秤,學習了它們的使用方法。現在我們就用盤秤或天平稱出桌上的蘋果、鹽、幾粒黃豆、

  教案《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千克和克的認識》教案》,

  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同學們稱完之后寫清物品的名稱和質量做好記錄。看在3分內哪組同學稱的物品最多,哪組就是優勝組!

  學生分組稱物品。

  (2)說一說。

  生:一枚2分硬幣大約是1克,一枚5分硬幣大約是3克,一枚1元硬幣大約是15克……

  生:一枝鉛筆大約是9克,一本書大約是65克,另一本書大約是165克,50粒花生米大約是35克,一個蘋果大約是89克,10個回形針大約是23克……

  師:這些比較輕的物品,同學們都使用克作單位。很好!克用字母g來表示。(師邊說邊板書:克——g)

  (3)掂一掂。

  師: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把你們剛才稱的1克的物品拿出來,比如一枚2分的硬幣,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什么感覺?

  (評析通過“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質量概念。)

  生:很輕。

  (4)找一找。

  師: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評析注重估測,同時發展1克的質量概念。)

  生:我稱的一粒花生米大約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蘋果大約是1克。

  生:5張紙的質量大約是1克。

  生:……

  師: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物品體會1克的質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師:同學們不要稱,猜一猜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粒大米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大約是1克?……猜完之后再稱一稱看對不對?

  (評析加強估測,并驗證估測,培養學生自我修正、反思的習慣。)

克的認識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感受并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教學難點:正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對 策: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感受并認識。

  教學準備:臺秤、紅棗、膨化食品、大米、雞蛋、水果、課件,學生分成6人小組。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紅棗和膨化食品爭論的情境。談話: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為特殊的朋友,他們正在爭論,都說自己重,到底是誰重呢?紅棗和膨化食品都在你們桌上,你們能想辦法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學生小組活動后,交流解決辦法。

  教師相機板書:掂一掂 稱一稱

  二、操作體驗,認識千克。

  1、學生嘗試稱一稱紅棗的重量。

  談話:通過掂一掂和稱一稱,我們發現這袋紅棗重,紅棗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試著把紅棗稱一稱吧。

  學生活動,交流稱的結果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

  談話:秤面上,指針都指著這個“1”,到底是什么呢?看來我們還要對秤研究一下。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桌上的臺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認識秤面,認識千克。

  學生觀察秤面,說說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問:你知道kg表示什么嗎?

  知道的學生進行解釋,教師適當進行補充說明和提問。(如:秤面上的指針指著2表示什么意思?臺秤最多能稱多重的物體等。)

  3、學生再次稱一稱紅棗,初步建立1千克的觀念。

  談話:認識了秤,也知道用千克作重量的單位,再次稱一稱紅棗的重量,然后交流稱的結果。再掂一掂,體會1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沒有1千克重,用秤稱一稱,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夠不夠1千克。

  4、進一步感受和體驗1千克。

  (1)稱一稱、拎一拎1千克大米。

  (2)稱一稱、拎一拎、數一數1千克雞蛋。

  想一想:同樣是1千克雞蛋,每次數出的個數都是一樣的嗎?為什么?

  1千克雞蛋大約有17個,照這樣計算,2千克雞蛋大約有幾個?你能稱出2千克大米或雞蛋嗎?

  三、應用拓展,完善體驗。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除了剛才的那些物品,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作單位表示有多重。課件出示第1題。

  生觀察后交流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這袋大米標明的凈含量是5kg,把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稱應該是5千克,還是比5千克多?為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說超載的危害。

  3、播放“你知道嗎”的內容。

  4、認識形形色色的秤。(課件出示)

  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

  5、做“想想做做”第3、4題。

  觀察并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根據信息你問題。

  讀出水果大約有幾千克?

  比較3和4,有什么不同?(突出“大約”,主要是指針的指向)

  6、做“想想做做”第5題。

  各自列式,全班交流。

  四、總結延伸。

  1、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2、完成“想想做做”第6、7題。

  將課前收集的包裝袋拿出來,找出1千克的物品。

  回憶你能拎起幾千克的物品。

  板書設計: 認識千克

  重量 千克 kg 又叫公斤

  □個雞蛋大約重1千克。

  課前思考:

  課前準備好一些實物,本課教學分三步走。第一步,可以先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讓學生比較,并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準確知道體重的輕重。第二步,可以學生在此前提到的“用秤稱一稱”的想法出發,追問:“你見過哪些秤?”第三步,學生用盤秤稱物體的輕重,初步認識1千克和幾千克。

  課后反思:

  學生在生活中對物體的輕重已經有所體驗,以此為基礎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了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從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激發探究欲望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從而發展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在練習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大小,用學生熟悉的物品,使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使知識更豐富、形象,深化對千克的認識。但是,本課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活動環節比較多,再加上這種活動型的課形,學生比較興奮,因此,學生的活動有點失控。

  課后反思:

  本堂課是認識“千克”,“千克”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學習之前對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已經有了很多了解,但缺乏對這些單位的具體感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堂課中,教師力求從生活實際引入課題,抽象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課后反思:

  課前我們準備了很多教學用具和實物。課堂上,我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了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從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激發探究欲望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從而發展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并且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學生對1千克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基本學會看臺稱。但是,本課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因活動環節比較多,再加上學生好奇心較強,課堂紀律不是很好。

  課后反思:

  本節課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課前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以備學生不但能夠認知千克,而且能感知千克。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感受數學給我們帶來樂趣。所以本節課在學生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利用稱一稱、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物體,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豐富學生對1千克的認識,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學生比較興奮,東西又比較多,都想 來稱一稱,課堂上就顯得比較亂,而且稱的刻度比較小,看不清楚,所以好多同學都跑上前來看了,所以更顯得課堂有些失控了。今后在上類似課的時候應該課前先跟同學們規范一下課堂紀律。

克的認識 篇12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質量單位“千克”、“克”的含義,感受“1千克”、“1克”質量的物體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會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化聚;

  2.培養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與能力;

  3.激發學生關注周圍物體質量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1千克”、“1克”質量的物體有多重。

  【教學難點 】

  理解并掌握質量單位“千克”、“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1.揭示課題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師,這節課我們倆要和小朋友一起繼續學習“千克與克的認識”

  2.直觀感受相同物體的重量與質量間的關系

  天氣真熱,我們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

  電視機前的小朋友,你認為兩個杯中的橙汁一樣重嗎?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同時掂)橙汁多——感覺比較重——它的質量就多;

  橙汁少——感覺比較輕——它的質量就少。

  3.引進質量單位的意義

  要想知道這杯橙汁(多)比這杯的質量“多多少?”或這杯橙汁(少)比這杯的質量“少多少?”靠“掂”的辦法就不行了,怎么辦呢?需要有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有了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借助秤來稱一稱,小朋友們就知道物體的質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千克”(也可以用這個符號——“kg”表示,它是英文單詞Kilogram的縮寫;“克”也可以用這個符號——“g”表示,它是英文單詞Gram的縮寫。

  1.了解物體質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鹽和2分硬幣。

  1袋鹽的質量是多少?1枚2分硬幣的質量約是多少?

  方法1:觀察物體包裝上的標注。

  設問:凈含量1kg表示誰的質量呢?

  明確:凈含量1kg表示包裝袋里鹽的質量是1kg。

  方法2:用秤稱一稱

  還有的小朋友說:可以用秤稱一稱。

  問題:要知道鹽的質量,用哪種秤合適,選擇什么質量單位?要知道硬幣的質量,用哪種秤合適,選擇什么質量單位?

  2.指導使用稱量物體質量的常用工具

  (1)指導使用盤秤。

  這是盤秤,使用時先要觀察:

  第一:這臺秤的質量單位是什么?

  第二:這臺秤最多能稱量質量是多少的物體?

  觀察:這臺秤的質量單位——千克。

  當指針指向1時,表示1千克;指針指向2時,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這臺秤所能稱量的最多質量。

  稱鹽——驗證質量

  (2)指導使用天平

  這是天平,小朋友們在使用時要注意兩點:

  第一:左托盤中放被稱量的物體,右托盤用鑷子加減砝碼;

  第二:天平平衡,表明兩邊物體的質量相等,我們根據砝碼來確定物體的質量,因為砝碼的質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幣的質量約是1克。

  稱硬幣——驗證質量

  (3)對比感受1千克和1克質量的物體有多重

  這是玲玲,她把鹽和硬幣同時放在手中掂一掂,你們猜猜,她有什么感覺?

  小結:1千克質量的鹽比較重,1克質量的硬幣比較輕。

  (二)認識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1.  再次感受1千克、1克質量的物體有多重。

  (1)玲玲又稱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

  (2)請小朋友們也像玲玲這樣,把1克和1千克的物體同時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覺?快和小朋友們一起交流。

  感覺:1克質量的大米比較輕,1千克質量的大米比較重。

  2.提出問題

  “千克”與“克”都是質量單位,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呢?

  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                                  

  3.檢驗關系

  (1)怎樣驗證這個關系呢?

  備選物體: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腸,200克鯪魚,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個500克湊出1000克,放在盤秤上稱,質量為1千克。

  方法2:將兩袋淀粉放在盤秤中,再將其放入電子秤中,找到相等關系;

  方法3:不同的湊出1000克的方案;

  通過檢驗,證實了:1千克=1000克 (或寫成) 1kg=1000g

  這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個(1)千克和1000個(1)克表示的質量相等;另一個式子又表示什么呢?

  兩個式子可以合寫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

  (三)引導學生關注物體質量的本質屬性

  1.體會1千克同種物體的質量與數量間的關系

  菜站的貨架上擺著三種大小不同的西紅柿。

  每個小動物買西紅柿的個數是這樣的

  蘭兔寶寶

  紅兔寶寶

  粉兔寶寶

  西紅柿(個)

  5

  8

  138

  想一想:哪個兔寶寶買的西紅柿質量最多?你是怎樣想的?

  細心的小朋友都知道,每個兔寶寶都買回1千克西紅柿,所以質量是相等的。

  為什么質量都是1千克的西紅柿個數不同?

  感受:都是西紅柿,個大的,每個西紅柿的質量多,1千克質量的個數就少;

  個小的,每個西紅柿的質量少,1千克質量的個數就多;

  2.引導學生關注物體質量的本質屬性

  (1)下面我們一起來稱一稱小朋友們常用的、喜歡的質量是1千克、1克的物體。

  (2)比較物體的質量

  請小朋友們比一比:

  第一層:比較不同質量單位的物體。

  1克郵票比1千克畫報質量少,1千克畫報比1克郵票質量多;

  1千克螺母比1克云豆質量多,1克云豆比1千克螺母質量少;

  引導概括: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結:1千克比1克質量多,1克比1千克質量少。

  第二層:比較相同質量單位的物體。

  比較兩個體積有較大差別的物體:

  1千克螺母和1千克面包哪個質量多?

  提示:用處不同,顏色不同,螺母一小堆,占地方小;面包占地方大;可它們的質量相看來:要知道一個物體的質量,不能僅從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觀察,而要實際稱一稱。

  (3)拓展思考

  皮皮:我從電視中看到宇宙飛船里的物體還會飛呢?我有個問題:就說這兩袋面包吧,它們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一樣么?

  小朋友:你也有同樣的問題嗎?建議小朋友們去問爸爸、媽媽,去問老師,去查一查書上是怎樣說的。

  (四)引導學生學會估計實際物品的質量

  玲玲是個二年級的學生,自從學習了千克與克的認識后,她對周圍物體的質量可感興趣了……

  1.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報亭旁看到晨報——報紙特寫,泡:多重?

  小區門口看到一學生的卡通水壺——水壺的特寫,泡:多重?

  上語文課查小學生字典——字典特寫——泡:多重?

  程序:(1)選擇質量單位;(2)實物聯想;(3)估測質量;(3)實際質量

  小結:小朋友們要鍛煉自己的估測能力,它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一項能力。當估測物體質量時,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質量是1千克、1克的實際物體作參考,幫助你進行估測。

  2.描述物體的質量

  (1)整體呈現上述物體的質量

  這是玲玲感興趣的物體的質量。

  (2)請你把這些質量分類;

  (3)描述物體的質量。

  方法:以某種1千克(或1克)質量的物體為依據描述物體的質量。

  怎樣解釋500克質量是多少呢?如:水壺相當于500個2分硬幣的質量。

  (五)鞏固練習

  1.比一比。(在(  )里填上“>”、“<”或“=”)

  (1)2克(  )2千克    

  (2)1909克(  )2000克 

  (3)3千克(  )3000克  

  2.在(  )里填上適當的質量單位。

  (1)雪餅1(  )  (2)橡皮13(  )  (3)方便面100(  ) 

  (4)白糖500(  )  (5)火腿腸250(  )  (6)大米5(  )

  怎樣思考?

  指導學生利用熟悉的1千克或1克質量的物體做參考,正確選擇質量單位。

  3.怎樣能使左右平衡?

  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

  (1)1只鵝比1只雞質量多

  想一想:怎樣能使左右平衡?

  ……

  觀察天平,天平平衡,你想到什么?解釋質量相等。

  (3)筐中1只羊與8只鵝

  由不平衡可知:1只羊比8只鵝質量少

  想一想:怎樣能使左右平衡?

  (4)筐中1只羊與7只鵝。天平平衡

  (5)一只雞重2千克,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6)3只雞重2×3=6(千克)(7)1只鵝重6千克(8)6×7=42(千克)7只鵝重42千克,因為1只羊=7只鵝  1只羊重42千克。

  4.怎樣買最便宜?

  (1)250g4元(2)100g2元(3)要買700克瓜子,可以怎樣買?比一比,怎么買最便宜?

  第一種買法:(1)100g(2)出齊7包(3)2×7=14(元)

  第二種買法:(1)250g(2)出齊3包(3)4×3=12(元)

  第三種買法:(1)250g的2包,100g的2包(2)4×2=8(元)2×2=4(元)8+4=12(元)

  比一比:(1)三種買法的圖;(2)每種的錢數;(3)兩種12元買法的圖,注出12元。

  過渡:我們一起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與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一些數學問題,強強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呢?

  三、實際應用

  1.小強的早餐

  1杯牛奶,2片面包,1個雞蛋;

  問題:小強早餐要吃的這些食品的質量一共有多少克?

  2.小強的體重

  芳芳(卡通頭像)

  小強

  小華

  體重

  (22)kg

  25kg

  (40)kg

  身高

  128cm

  133cm

  135cm

  胸圍

  56cm

  60cm

  73cm

  (1)認識表格;(2)理解25kg的意義

  (3)推測小芳與小華的身體質量,說明思考過程。

  (4)提出數學問題;(5)與標準體重相比,有什么建議。

  3.小強的登山計劃

  出示香山圖片,介紹香山:主峰海拔557米,路可陡了人稱“鬼見愁”。

  暑假中,小強打算在暑假中跟他最要好的小伙伴芳芳和小華舉行一個三人的爬山比賽,看誰最先登上“鬼見愁”。

  (1)要是在山上吃午餐,你會建議他們帶哪些食品?

  (2)在沒有秤的情況下,你能估計出每個人要背的食品的質量有多少嗎?

  小朋友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和物體的質量有關的問題,相信你們會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人人成為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小小數學家。

  作業 :

  1.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正好是1千克。

  2.  統計你一天要喝掉多少質量的水。

  3.課改教材P64—P66頁上的練習。

克的認識 篇13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 學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動手實踐感受過的東西。克與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但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觀察得到。為此,本節課重點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我主要立足于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全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2分的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書包、數學書、鉛筆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并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后還布置他們課外到超市了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理解升華了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克的認識 篇14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任選看兩件物品并填好調查表;

  調查表 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

  1千克(蘋果)( )個

  1千克(鹽)( )袋

  2、學生匯報自己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3、動手實踐:師的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并填寫試驗卡

  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 )克( )克

  ( )克( )克

  4、從學生的數據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

  5、解決問題:問:從以上數據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

  教學反思

克的認識(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千克、克的認識》的教案(精選9篇)

    導與學目標:1、在同學們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的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建立1克、1千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3—35頁.教學目標1.通過實踐活動,親身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2.知道克與千克的關系,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時要用克作單位.3,體會數...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案例、反思與評析(精選2篇)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二、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千克和克的認識(精選11篇)

    (一)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克的認識”教學實錄

    一、看一看,比較物體的質量 1.老師和同學誰重。 (學生張齊和老師站在一起) 師:我們倆站在一起,比一比,你能想到什么? 生:錢老師高,張齊矮。 師:也就是錢老師比張齊—— 生:高。 師:張齊比錢老師—— 生:矮。...

  • 第三單元千克和克: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較輕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單位。2、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估算,逐步...

  • 千克和克的認識

    本單元教育目標是: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培養估計的意識。...

  • 《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認識教案

    “千克、克”的認識(第五冊第三單元)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 :千克和克的認識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l、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系實際,掂一掂。...

  •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與意圖說明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3~35頁。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反思

    一、在生活情景中發現知識 課前,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到超市調查關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過實踐,學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標有質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還知道了輕的東西是用克來做...

  • 《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3—35頁.教學目標1.通過實踐活動,親身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2.知道克與千克的關系,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時要用克作單位.3,體會數...

  • 千克和克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案例、反思與評析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道| 兴化市| 凤阳县| 包头市| 鹤山市| 闸北区| 仪陇县| 胶州市| 六盘水市| 襄汾县| 开化县| 利津县| 寿宁县| 利川市| 静宁县| 时尚| 诸暨市| 上饶市| 云林县| 吴忠市| 平安县| 晋宁县| 濮阳县| 项城市| 宜阳县| 郑州市| 蒙自县| 靖西县| 鹤壁市| 原平市| 富平县| 平果县| 临邑县| 嵊泗县| 和田市| 志丹县| 新田县| 上杭县| 林芝县| 明溪县| 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