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的比較(精選4篇)
高矮的比較 篇1
高矮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一冊第 16 頁“高矮”, 17 頁的練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或兩個動物之間的高矮關系,體會高矮的相對性。
2、在比較過程中體會高矮的正確方法。
3、滲透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長、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課堂紀律的組織,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準備
繩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較的“多、少”)
師:今天有好多老師來聽課,誰能說出老師多還是學生多?
生:老師多!
生:學生多!
引導學生說:學生比老師多,老師比學生少。
二、新課。
1、請剛才回答的學生上來。
師:老師和××同學站在一起,請大家判斷誰高?誰矮?
生齊:老師高!
師:下面誰愿跟這個同學比較?
(有意請一位跟這個同學差不多的學生,這樣學生不容易看出來,從而引出比較的方法)。
師:大家覺得誰高?誰矮?(兩個學生面向學生)
學生爭論一番。
師:他們這樣站著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較方法嗎?
生:讓他們背對背。
讓兩人背對背站著再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課件 1 ,讓學生觀察。)
師:淘氣和笑笑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比高矮的,但是,淘氣這樣做,你覺得對嗎?
生:淘氣做得不對,因為他腳踮起來。
師:哦!比高矮時不能把腳踮起來,還要注意什么呢?
(讓學生自由在小組里發表意見。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師小結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背對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
3、小組內互比身高。
師: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現在你們可以比身高,還要請個同學幫助看。
(學生活動,老師適當指導)。
4、學生反饋活動結果。
三、練一練。
1、 同桌比較鉛筆的長短。
2、 比較自己的書本和鉛筆盒的厚薄。
3、 同桌比較繩子。
4、 指導學生完成第 17 頁練一練的第 1 、 2 題。
5、 師出示繩子和柱子,讓學生觀察并判斷,最后出示結果。
四、 思考題,螞蟻走路。先讓學生自己判斷選擇,然后看課件演示螞蟻走的路徑。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高矮,你們學到了什么?
比較高矮的方法。比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業
回家跟媽媽比較,明天把結果告訴老師。
高矮的比較 篇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一冊第 16 頁“高矮”, 17 頁的練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或兩個動物之間的高矮關系,體會高矮的相對性。
2、在比較過程中體會高矮的正確方法。
3、滲透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長、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課堂紀律的組織,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準備
繩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較的“多、少”)
師:今天有好多老師來聽課,誰能說出老師多還是學生多?
生:老師多!
生:學生多!
引導學生說:學生比老師多,老師比學生少。
二、新課。
1、請剛才回答的學生上來。
師:老師和××同學站在一起,請大家判斷誰高?誰矮?
生齊:老師高!
師:下面誰愿跟這個同學比較?
(有意請一位跟這個同學差不多的學生,這樣學生不容易看出來,從而引出比較的方法)。
師:大家覺得誰高?誰矮?(兩個學生面向學生)
學生爭論一番。
師:他們這樣站著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較方法嗎?
生:讓他們背對背。
讓兩人背對背站著再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課件 1 ,讓學生觀察。)
師:淘氣和笑笑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比高矮的,但是,淘氣這樣做,你覺得對嗎?
生:淘氣做得不對,因為他腳踮起來。
師:哦!比高矮時不能把腳踮起來,還要注意什么呢?
(讓學生自由在小組里發表意見。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師小結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背對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
3、小組內互比身高。
師: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現在你們可以比身高,還要請個同學幫助看。
(學生活動,老師適當指導)。
4、學生反饋活動結果。
三、練一練。
1、 同桌比較鉛筆的長短。
2、 比較自己的書本和鉛筆盒的厚薄。
3、 同桌比較繩子。
4、 指導學生完成第 17 頁練一練的第 1 、 2 題。
5、 師出示繩子和柱子,讓學生觀察并判斷,最后出示結果。
四、 思考題,螞蟻走路。先讓學生自己判斷選擇,然后看課件演示螞蟻走的路徑。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高矮,你們學到了什么?
比較高矮的方法。比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業
回家跟媽媽比較,明天把結果告訴老師。
高矮的比較 篇3
高矮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一冊第 16 頁“高矮”, 17 頁的練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或兩個動物之間的高矮關系,體會高矮的相對性。
2、在比較過程中體會高矮的正確方法。
3、滲透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長、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課堂紀律的組織,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準備
繩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較的“多、少”)
師:今天有好多老師來聽課,誰能說出老師多還是學生多?
生:老師多!
生:學生多!
引導學生說:學生比老師多,老師比學生少。
二、新課。
1、請剛才回答的學生上來。
師:老師和××同學站在一起,請大家判斷誰高?誰矮?
生齊:老師高!
師:下面誰愿跟這個同學比較?
(有意請一位跟這個同學差不多的學生,這樣學生不容易看出來,從而引出比較的方法)。
師:大家覺得誰高?誰矮?(兩個學生面向學生)
學生爭論一番。
師:他們這樣站著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較方法嗎?
生:讓他們背對背。
讓兩人背對背站著再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課件 1 ,讓學生觀察。)
師:淘氣和笑笑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比高矮的,但是,淘氣這樣做,你覺得對嗎?
生:淘氣做得不對,因為他腳踮起來。
師:哦!比高矮時不能把腳踮起來,還要注意什么呢?
(讓學生自由在小組里發表意見。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師小結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背對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
3、小組內互比身高。
師: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現在你們可以比身高,還要請個同學幫助看。
(學生活動,老師適當指導)。
4、學生反饋活動結果。
三、練一練。
1、 同桌比較鉛筆的長短。
2、 比較自己的書本和鉛筆盒的厚薄。
3、 同桌比較繩子。
4、 指導學生完成第 17 頁練一練的第 1 、 2 題。
5、 師出示繩子和柱子,讓學生觀察并判斷,最后出示結果。
四、 思考題,螞蟻走路。先讓學生自己判斷選擇,然后看課件演示螞蟻走的路徑。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高矮,你們學到了什么?
比較高矮的方法。比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業
回家跟媽媽比較,明天把結果告訴老師。
高矮的比較 篇4
一、學習要點
本課是第二單元的”高矮”的學習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第16~17頁。
前面學生學習了大小、多少的比較,而且對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也有一些生活經驗,所以本節課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進行學習。
教學目的和重點是: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解題策略中,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優化思想;滲透幫助他人的教育和遵守交通規則的教育。
教學難點是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同一標準下比較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比較的多樣性,
二、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師先在黑板上寫出四個大字“好好學習”,把“學習”兩個字寫在低下(學生輕松就可擦去的地方,)而把“好好”兩個字寫在上面(學生踮起腳來不能擦掉的地方)。課一開始,向同學們提出幫助,有誰愿意來幫老師把黑板擦干凈,學生個個興致勃勃,請來一個擦掉兩個字還有兩個字卻怎么也擦不到,就在想去搬椅子時,老師這時抓住契機,讓老師來吧!學生頓時明白出老師高,他們矮。(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進行這一活動,使學生不但很自然的進入到學習中,也淺意識的對學生進行了幫助他人的教育。】
(二)比較高矮。.
1、 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和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有些什么人?)
(1)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注意對學生進行幫助他人的教育和遵守交通規則的教育。)
(2)比較
把圖上的三個人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他們三個人中,誰高誰矮?
接著問: 哪兩個小朋友,誰高了?怎么比?(讓學生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讓學生看主題圖,一是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二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三是讓學生通過看圖,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四是初步懂得比較高矮的方法。】
2、讓兩個學生上臺比高矮。(故意讓一個學生踮著腳尖)問:“誰高?”通過爭論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3、然后分小組比高矮。
(1)想想要和小組內哪個同學比?
(2)想跟他怎么比?
(3)最后比出了什么結果?
(4)當組內有兩個同學都和你比個子,你怎么處理呢?
比較完后,請一小組上來,問中間的學生,你在小組中第幾高,為什么你既高又矮?(使學生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
【設計意圖:學生參加比高比矮的活動,不僅體會到高與矮是相對的,而且也進一步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
4、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較的東西,這里是比較高矮,你還知道哪些比較呢?
(三)鞏固練習。
第17頁的做一做的1、2題,第18頁練一練的第1題。學生直接比較得出結果。包括高矮、長短、厚薄。
【設計意圖:既鞏固了剛剛學完的知識,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除了高矮的比較外,生活中還有長短、厚薄的比較,比較的方法是一樣的。】
(四)反思拓展
1、第17頁的第3題。老師出示這三根繩子,讓學生進行判斷,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老師再把第二根繩子展開給學生看。
2、螞蟻圖
看圖討論:哪只螞蟻最先回到家?為什么?(有的學生直接觀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給予肯定,引導學生可用數一數的方法判斷)
3、釘子圖
先讓學生討論:哪根釘子合適?為什么?(暢所欲言)
4、繩子圖,讓學生獨立完成。
5、汽車圖
觀察,汽車能通過嗎?分小組討論。請一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為什么。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結論,全班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有理由,都給予肯定。
6、兔子圖
雖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點不同,差別也細小,不易看出。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發表意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找參照物。解答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比高矮時要注意什么。
7、筆圖
此圖比較的事物較多,要求也較難,不但要比較,還要排序。小組合作完成。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實物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
(五)全課總結
你們喜歡這節數學課嗎?為什么?你都喜歡什么地方呢?你又從中學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高和矮,長和短的現象呢?回家后,把你見到的這些現象畫下來,或從書本、雜志上剪貼下來,甚至寫下來,記錄下我們生活中的數字!